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宋光)5月20日,中共渭南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渭南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王晓鹏就全市医疗保障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王晓鹏介绍,2020年,全市城乡居民参保411.85万人,城镇职工参保44.9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3.01亿元,支出23.35亿元,累计结余9.66亿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6.94亿元,累计结余2.14亿元,基金运行安全平稳。市医保局先后被评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行业部门”“文明示范窗口”。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渭南市大力推动慢性病及特殊药品联网结算,城乡居民门诊慢特病分为三类30种,其中Ⅰ类为7种重大疾病,包括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血液透析、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用药、白血病等;Ⅱ类为长期用药慢性疾病19种;三类为大骨节病、氟骨症、克山病和儿童苯丙酮尿症4种。城镇职工门诊慢性病有18种,包括各种恶性肿瘤的门诊放化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血液透析、器官移植术后的抗排异药、肝硬化(失代偿期)、白血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多耐药肺结核、精神分裂症、脑梗塞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慢性活动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骨节病、中重度氟骨症、慢型克山病。
5月1日起,将维得利珠单抗等37种医保目录内药品纳入全市基本医疗保险特药管理范围;将硫培非格司亭(注射剂)、人凝血因子8(注射剂)、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剂)3种药品调出基本医疗保险特药管理范围,纳入特药管理范围的药品共126种。
门诊慢性病及特殊药品联网结算,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真正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工作开展至今,受到了群众的一致称赞。
王晓鹏表示,今年,市医疗保障局将为群众办好10件实事,提升医保经办服务水平。即:在县域基础上,实现农村脱贫人口医保结算市域内“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加大医保飞行检查、交叉检查力度,聚焦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据、假血透等欺诈骗保行为,规范定点医药机构服务和收费行为;推进总额控制预付工作开展,探索在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实行总额控制下的按项目付费、病种付费等复合式付费方式;抓好国家新版医保药品目录落地,落实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和准入谈判结果,完善药品分类管理政策;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中实施医保基金直接结算,而后逐步扩大范围,着力解决药款结算滞后问题;实现门诊慢性病、特殊药品联网结算,方便就医报销;全面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年内覆盖全市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做好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种费用保障工作,助力疫情防控;完善城乡居民“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实现城乡居民参保人群“两病”门诊政策全覆盖,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不低于50%;协调落实好今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保障好城乡居民医保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