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引发热议的敦煌博物馆与电子烟合作IP一事,5月13日傍晚,甘肃省敦煌市博物馆官方微博回应称:此事未经博物馆审核,现立即停止授权,要求电子烟公司立即停止相关宣传并就负面影响公开向公众致歉,并表示在该项授权中,博物馆也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新闻来源:人民日报)
电子烟自从问世以来就伴随着争议不断,很多人不明白电子烟和普通香烟的区别,错误地认为,电子烟可以帮助戒烟或者电子烟没有危害。甚至由于电子烟酷炫的外形以及夸张的营销,它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时尚单品”。但相关研究表明,电子烟要比传统烟草更容易成瘾,也更加危险。商家利用敦煌IP加大宣传力度,甚至在宣传照上对传统佛像形象进行改动,都是不妥的行为。文化创新可以有,跨界合作也并非坏事,但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可以与传统文化结合传播,敦煌博物馆应以此为鉴,对以后选品合作多加注意。
近些年来,国潮成为年轻人所推崇的新风尚,不少博物馆与现代商品跨界合作成功,从早些时候的故宫联名爆款就可见一斑。这样的流行趋势也印证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对自身的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与现代商品联系起来,二次创作让传统文化再次“活起来”,更加深入年轻人的生活,是一件值得提倡的好事。但是如若选品不当,那么只会损伤传统文化形象,造成不利的影响。
电子烟作为烟草的一种衍生品,对于生理健康造成伤害,本不该如此广而告之。与传统文化挂钩衍生出来的商品文化,也不利于青少年树立良好价值观。对于电子烟企业,追求利益无可厚非,但是打着文化创新名义开发新产品,打擦边球向青少年兜售电子烟,这样的行为难以让群众买账。只有守住道德底线,在合法的前提下,遵守健康的社会秩序,企业才会有更好地发展。
在跨界合作日益繁盛的当下,文创产品应该保持初心,而不是忽略应该承担的责任;一味逐利只会让文化贬值,让大众丧气。保护自身的羽毛,才是良性发展的长久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