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唐《道因法师碑》(局部)
《道因法师碑》内容记述了唐贞观年间,原在四川成都多宝寺的道因法师在贞观年间来到长安大慈恩寺协助玄奘法师翻译佛经的情况,高宗龙朔三年(663),他的弟子玄凝请欧阳通书丹,刻立《道因法师碑》来纪念他。
欧阳通(?-691),字通师,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第四子。累官中书舍人,殿中监,司礼卿,判纳言事,封渤海县子。后因反对武承嗣为太子被杀。两《唐书》有传。
《道因法师碑》书法艺术:
第一,欧体书法特征鲜明。欧阳通童年时期,父亲便过世了,是母亲徐氏教他学习父书,得以继承家法,成为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与其父欧阳询齐名,有“大小欧阳”之称。欧阳通学书时期,正当初唐书法发生变化的时期,而他以“善学父书”著称。欧阳通楷书虽出于父,但却写得更瘦硬,更劲挺,笔力劲险,特别是主笔横画在收笔时末锋飞起,富有浓重的隶意。这在此碑帖中多有体现。宋董迪《广川书跋》评此碑云:“通笔力劲险,尽得家风。”
第二,露锋用笔是特点也是问题。此碑书法笔力遒健,险峻瘦硬,但用笔锋芒棱角太露,这既是欧阳通书法的鲜明特色,也是其书法用笔问题,即“少含蓄之趣”(杨士奇语)。此碑笔力劲健,有隶意含蓄处不及其父,方笔侧入笔法更增加峭险之势,古人多有批评,这与中国重涵蕴美德有关。何焯说:“兰台书此碑肩吻太露,横画往往当收处反飞。”王世贞说:“此碑如病维摩,高格贫士,虽不饶乐,而眉宇间有风霜之气,可重也。”朱长文《续书断》以为:“虽得询之劲锐,而意态不及也,然亦可以臻妙品矣。”汪珂玉《珊瑚网》评:“瘦怯于父而险峻过之。”叶昌炽《语石》评:“《道因法师碑》戈戟森森,锋颖四出,六朝淳古之气,浇漓尽矣。盖能得之《皇甫碑》之险峻,而无《化度》之淳蓄,非善学率更者也。余谓小欧,但传其父分隶法。”
第三,此碑书法严谨,笔力遒健,是值得珍视的书法名碑。此碑用笔不似欧阳询含蓄,但字的结构安排已与欧阳询不相上下。学习欧体书法,从此碑学习字法结构,注意用笔不要太露,还是有益处的。
第四,碑趺线刻极其精美。碑座线刻如同现在白描人物、生动传神,精美至极。
此碑拓本目前存世的有宋拓本,明中叶拓本,清初拓本,乾隆前拓本,乾、道时拓本及影印本。本书原石图片为拓片未揭之效果。
资料来源:王冰著《西安碑林名碑书法艺术赏析》 整理:薛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