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秦直道随笔

发布时间:   作者:陈延民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在这个阳春三月里的最后一个周末,我和七位文友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富县杨家湾村后山上的那段秦直道遗址。
  为了弄清楚去山上秦直道的路怎么走,我们询问了好几位当地人,他们除了热情地给我们指明方向,末了还总不忘来上一句“山上秦直道,啥也没有!”的善意提醒。还好,我们都属于乐天派,只要大家在一起高兴,心情好,谁还会介意秦直道有啥没啥的。
  开始上山时,出现了一点小状况。在这条狭长坡陡弯急可供车子攀升的水泥路上,人们只需在山脚下的入口处装置一个上了锁的铁栏杆,便足以阻挡住造访者的行程。
  当然,我们也不例外,被阻挡在了山下。好在我们提前了解到,钥匙就挂在山脚下不远处那户人家大门口的外墙上,自己取来开锁就行。只是这一次主人除了外出不在家,还设计了一个“找钥匙的闯关游戏”,害得我们无缘无故做了一回“贼”。
  试想,当我们先用在大门外找到的一把怎么也打不开“铁栏杆”的钥匙,打开了主人家大铁门上的小门,然后走进院子里,终于在屋子的窗台上找到了另一把能开“锁”的钥匙时,那种慌乱的样子,不需要有人叫喊捉贼,我们自己都觉得自个儿像个贼。
  最不可思议的是,在整个过程中,主人拴在大门口的那只大灰狗,非但没有吠叫一声,反而还像看热闹似的一直冲着我们摇尾巴。还有主人家的十多只鸡,枣红色,肥嘟嘟的,一不留神就会像小坦克一样扑过来,把我们的鞋带当成了虫子,又是啄,又是扯。呵呵,感谢主人,这信任,这原生态,友好、淳朴得真是没法说。
  我们来到秦直道的时候,正值大中午,太阳高悬在头顶,照耀着万物。放眼望去,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脊黛青,层层叠叠;近处是萋萋草木,有许多老榆树、杜梨树、辽东栎蟒蛇样扭曲着身子,躯干上布满了花白的苔藓。还有我们脚下的路——这条修筑于两千年前的大秦帝国,横穿了八百里秦川,绵延在子午岭上,延伸至大漠之中,供战车驰骋的秦直道,早已被岁月的风尘模糊了本来的面目,或蜿蜒、或湮没于现世的山岭之间。唯有几处隐没在杂草丛中的宽阔路基,可以印证它昔日里的辉煌。
  这里的草是灰白的,树是灰白的,路也是灰白的,耳目所及之处听不见一声鸟鸣,看不到一个人影。四周除了光秃秃一片,还有种瘆人的苍凉、静寂向我们阵阵袭来。若不是路边竖着的那块书有“秦直道遗址”的标志牌,这里只能用荒山野岭来形容。
  看来,耳目之所及,并非心之所想。正如在这苍凉与静寂之中,当我放任思想的野马在秦直道上纵横驰骋,触摸到的却是别样的风景——
  仿佛一眨眼的工夫,我便穿越到两千年前:我目睹了秦的强盛、王的威严;我亲历了民的疾苦、生的艰难;我遇到了一位名叫蒙恬的将军,率领着一队队威武之师与我擦肩而过,去镇守边关、开疆拓土;我还遇到了孟姜女,她不远千里寻找夫君,哭天抢地梦断长城;再后来,我听到了“朱门”鼓乐的唱和,听到了狂风肆虐“茅屋”的怒吼……
  终于,我累了。我匍匐在秦直道上,倾听着大地母亲沉重的喘息。我热泪盈眶,遥想我现世里的祥和家园!
  倘若有人问及我们的秦直道之行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一提,我仔细想了想,文友们在茅草亭子里录制抖音“都好看”时的那份妖娆可以不提;在路中间装扮山大王时的那股霸气也可以不提。但是关于一只灰蝴蝶带给我们的那份惊喜若是再不提的话,就不免有点可惜。
  确切地说,这是一只翅膀上有着蓝色斑点的灰蝴蝶,一只我们在秦直道上遇到的唯一的鲜活的生命。
  这只灰蝴蝶从哪儿来?我不知道。反正遇到它的时候,我正在秦直道上行走。阳光下,它就那么闪烁着荧荧蓝光,忽然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围绕着我不停地兜圈。最后,它竟然停落在我的肩头。它双翼翕合,抖动触角,像是在向我问好。
  不要怀疑,就是这只灰蝴蝶,是它让秦直道在我们的眼里变得鲜活灵动起来,是它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用不了多久这里便会草木葱茏,生机盎然。

编辑:小树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