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米脂三姊妹伺候病母五十五载

发布时间:   作者:李胜亚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诸德之本、百善之先,是人类最基础、最关键的品行,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陕西米脂县银州镇砖窑及周边村,村民谈起何老太太的三个女儿,都赞不绝口。

   老三高巧为90岁老母翻身(李胜亚 摄)


母亲35岁时受打击得病

何老太太名叫何桂兰,米脂县银州镇刘家峁村人,1931年出生,12岁时嫁到邻村砖窑村,丈夫高治俊是一位大她几岁、聪明能干的农民。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于高治俊是村里的生产队长,家庭条件略好一点,受到社教运动的打击,造反派给他35岁的妻子何桂兰戴上高帽,拉上她四处游行、批斗。何桂兰是个内向、爱面子的善良女人,受不了如此侮辱,精神彻底奔溃,从此变得疯疯癫癫,见人就骂,时而狂躁、时而发呆,出了门找不到回家的路,变成了一个终生需要伺候的精神病人。


三姊妹精心伺候老母

何老太太今年90岁,是砖窑村最长寿的老人。老人有五个孩子,老大高模朕、老二高燕、老三高巧、老四高霞,老五高钰霏。其中老四高霞1991年意外去世,老大高模朕于2009年病逝。以前何桂兰在老家砖窑村居住,高模朕、高燕、高巧、高钰霏在青海居住。虽然远居外省,但几个子女总是轮流回老家照顾患病的老母。四女儿去世后,担心老人无人照顾,于是四个子女把何桂兰老两口接到西宁,租了房子轮流照顾。老大高模朕去世后,伺候老母的重担就全部落在高燕、高巧、高钰霏的身上,但三姊妹毫无怨言,她们根据各自的家庭情况进行了分工,高燕负责总协调,高巧多跑腿,高钰霏工作忙、经济上多出力,但一有空也会照顾老人,并在节假日带上老母去周边景区转悠一圈,把老母照顾得熨,这样一晃就是三十年!

老二高燕、老三高巧为老母做菜盒子(李胜亚 摄)

今年老母病重,在西宁检查治疗后仍不见效,担心老人万一在西宁去世不能与葬在老家的父亲合葬,于是姊妹三人跟着老母回到老家精心伺候。她们精心伺候老母55年的故事受到砖窑村及周边村民的一致称赞,成为一段众口相传的佳话,成为一本孝敬老人的活教材。

“伺候一个病人一年两年或许有人能够坚持,但不厌其烦地伺候55年,很多人未必能够做到。”一脸疲惫、眼窝深陷的高燕说道。

砖窑及周边村有大办丧事的习惯,但三姊妹商量好老人百年以后丧事从简。高巧说:“老人活着我们尽孝,去世了就是吃一碗炸糕饸烙我们也觉得很光彩!” 

编辑:金苗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