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李娟娟)民营经济是榆林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优势,民营企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对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0年,榆林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673.5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9%。但当前民营企业、特别涉农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融资难融资贵,“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门难进,招人难、难留人、人才匮乏等问题仍然突出。
为此,榆林市政协委员闫昱、臧明山提出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突出抓好己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特别要进一步精简各类审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公平竞争,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积极帮助企业进一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特别落实好国家已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降低用电、用网、用水、用气、用地成本,简化优惠政策适用程序。
突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重点引导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增加中长期贷款额度,满足民营企业长期融资需求;支持大型民营企业协助上下游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依法合规发展企业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股权、租赁权等权利质押贷款;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债券融资。
切实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取得政府供应或园区转让的工业用地权利,允许中小民营企业联合参与工业用地招拍挂,可按规定进行宗地分割。
鼓励民营企业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并进行研发创新,根据相关规划及有关规定允许增加容积率的,不增收土地价款等费用。民营企业退出原使用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应支持依法依约转让土地,并保障其合法土地权益;易地发展的,可以协议出让方式重新安排工业用地。
构建亲清新型的政商关系,重点畅通企业家提出意见诉求的通道,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民营企业的意见和诉求;支持鼓励各级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等在畅通民营企业与政府沟通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在制定实施涉企政策时,充分听取相关企业的意见建议,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意识和能力,积极主动为民营企业服务。同时,切实保护好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引导、支持民营企业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招得人才。重点要把好人才质量关,不仅能招得人才,而且能够招得高质量可用人才;同时,指导企业用好人才,通过用人才,把人才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