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人大代表陈亮:加快提升榆林对外影响力

发布时间:   作者:惠刘艳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惠刘艳)4月14日,榆林市四届人大八次会议正式召开,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市人大代表,带着全市人民的嘱托和期许,依法履行神圣职责,共商全市发展大计,同绘未来奋斗蓝图。

榆林市文化产业联合会会长、品牌建设联合会筹委会主任陈亮指出,从文化旅游方面来看,榆林市文化旅游形象与其经济地位不匹配,文化产业处于相对落后,龙头景区较少;从交通角度看,榆林市区位优势凸显,但交通基础设施有待提升;从外界影响来看,榆林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不匹配,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性文化设施较少,高级文化产业人才缺乏,人才引进和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从品牌建设来看,榆林市品牌建设力度不够,全国知名品牌较少,也没有外向型经济企业的孵化器、加速器、集聚区等。

为此,陈亮提出以下建议:

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希望榆林市委、市政府成立文化产业子基金,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优化文化产业的建设,提升榆林市文化产业投资方面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如通过停征文化事业建设费,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助、补充资本金和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跨区域整合,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等。

二、引进文化产业人才:建议榆林市委、市政府把文化产业的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培养规划,搭建文化产业高端人才引进平台,积极推动优秀文化人才“走出去、引进来”;以高端创意设计、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完善人才的发现、选拔、培养、流动和储备机制;加强文化产业相关学科建设,发挥高校院所、文化企业、园区基地、创业孵化器等各自优势,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以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作活力为目的,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机制;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用人才,对榆林市的文化创新做贡献者都给予一定的支持。

三、精准扶持文化产业社会组织: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对投入力度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组织予以重点支持;对开发国际市场、传播文化理念、提升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的组织给予相应的奖励;支持文化产业社会组织依法定制行业自律规范,依据章程开展业务活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维护其成员的合法权益。

四、塑造“文化榆林”品牌:加强创新、创意、能力培育,塑造“智慧榆林”;打造产品品牌,发挥品牌效应与集聚效应形成特色产品品牌、行业品牌、人文环境品牌支撑的三大城市品牌;加快城市品牌文化内涵和城市品牌研究,促进城市品牌展示,构建城市标识系统,强化产业集群品牌建设,以创建和提升本土龙头企业型企业品牌价值为核心,以产业链、创新链为路径,吸引国内外更多品牌企业在榆林落户、集聚、建设品牌孵化园区,更大力度推进“走出去、引进来”;加快培育金融产业品牌集群;加大品牌保护力度,推动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体系,严厉打击诽谤品牌、仿品牌等不法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各种品牌纠纷质量纠纷调解机制;加强品牌诚信建设,以信用制度为核心,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品牌建设全产业专业服务建设,完善品牌产品激励机制;建立多方位大数据平台,运用数据分享平台、融媒体等提高知名度,提升影响力。

 

编辑: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