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非遗专干培训班在汉中举办

发布时间:   作者:魏韬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蓝剑 全媒体记者 魏韬)4月13日,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汉中市非物质保护中心主办,南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全省非遗专干培训班在汉中举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处长张智林、陕西省文化馆非遗部主任白拴锁、汉中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师国华、南郑区文化馆馆长王庆和等领导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省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培训部副主任孙静主持。来自全省十市区县的70多名非遗专干参加了本次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

663799231.jpg

张智林在开班仪式上的讲话中认为,如何让丰富的非遗资源活起来,融入时代,融入生活,激发“非遗”内生创新动力,使其符合当代社会生活发展需求,让“非遗重新进入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是当前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明确方向。这也是非遗保护工作者当前必须思考的问题。进入新时代,非遗保护向传承弘扬、依法保护发展,这就要切实转变观念。一要认清非遗保护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非遗保护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为契机,秉持三种理念(在提高中保护、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保护、传承、发展。二要正确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当前社会各界对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关注,迫切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再认识、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迫切需要着力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人民群众关心非遗、了解非造的意愿更加强烈,自觉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意识不断增强,为非遗保护传承弘扬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但同时也要注意,有些社会组织在参与非遗保护中,对非遗学习研究不够,存在片面认识。非遗项目看起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实际上背后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生态,我们讲传统文化一定不能离开优秀两字,我们要积极引领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将社会力量统筹为非遗保护的整体力量,既能确保非遗保护科学发展,也能保护我们传承人的权益。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三要切实增强依法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我省现有国家级项目87项、省级项目600项。市级项目1998项、县级项目5249项。要进一步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贯彻落实,坚持依法行政,依法保护。今年是《非遗法》颁布十周年,当前,应该说在一些地方依法保护非遗的理念还没有形成,学习和依法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思想意识还没有形成。非遗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需要我们着眼长远、扎扎实实抓好基础性工作。希望通过大家扎实的工作、辛勤艰苦的努力,推动形成社会各界关注、人民群众主动参与的良好局面、使非遗保护传承融入百姓生活、融入当今时代、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非遗消费的更高需求。做一个有灵魂、有本领、有担当、有情怀的非遗干部,用我们热情的工作干劲、优良的精神作风,创造的一流业绩,为文化陕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应有的奉献和贡献。

史国华在致辞中表示,省文旅厅、省文化馆将本次培训放在汉中举办,为当地带来了学习兄弟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经验的机会,必将进一步推动汉中非遗保护工作再上台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异彩纷呈。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明显的优势和重要的作用。新时代是文化事业的大好春天,也对非遗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加这次培训的各位非遗专干,既有多年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更多的则是近年来转入非遗保护队伍的新力量,都是推进全省非遗保护工作的骨干。只有明白肩负的职责和任务,只有明确了努力的方向、熟悉了政策法规,才能更有效率地开展好工作。通过培训帮助大家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同时为大家提供研学观摩、解疑答惑、交流工作的机会,无疑将对大家今后的工作助力添彩。希望大家珍惜参训机会,认真学习,快速充电,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更希望各位同仁学以致用,在非遗保护实践中积极探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新贡献。    

本次培训班集研学观摩、专家授课、解疑答惑、经验交流为一体,先后让学员们观看了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视频教学《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与实践》;陕西省文化馆《百花》杂志副主编、副研究馆员撒小虎对非遗法规进行了专题解读。陕西省非遗保护中心、陕西省文化馆非遗保护部副研究馆员杨佩华,主讲了《非遗专干如何做好非遗保护和管理工作》,陕西省非遗保护中心、陕西省文化馆非遗保护部赵明楠,专题讲座《基层非遗保护工作的发展与思考》,学员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

13372296.jpg

   白拴锁在总结发言时认为,本次举办全省非遗专干培训班,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为了加强和促进各市、县、区非遗专干之间的沟通和工作交流,将我省各地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作中的一些好的方法、好的做法、成熟的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进一步提高全省非遗保护工作实效;二是为全省非遗专干搭建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交流的平台,使大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发挥本地非遗项目的特色优势,共同提升全省非遗保护能力和发展动态,营造良好的非遗作氛围。三是通过视频、授课学习、开拓思路,明确方向,提高工作协调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推动全省非遗事业的发展。省非遗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承担着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工作。这次培训班通过视频、授课和学习交流,强化使命担当,以开放的意识,开阔的胸襟,认真履行好非遗专干的职责和义务。继续支持协助好省非遗中心的各项工作,不断加强地方非遗队伍的建设,继续巩固已经取得的保护成果,牢固树立活态传承的核心理念,增强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意识,在非遗保护工作的新时代再作新贡献。
   培训班上,汉中市南郑区文化馆馆长王庆和、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馆长王敏等11位代表作了交流发言,他们从本地非遗工作实际出发,从具体事务的开展到政策引导的实施,到以后工作的展望,发言交流实在、接地气,也很朴实真挚,分享的工作经验很实用,工作精神也很感人,有亮点,有特色。培训期间,学员们还现场观摩了汉中市非遗陈列馆、南郑区国家级非遗项目“藤编技艺”、市级非遗项目“黄酒酿造技艺”等非遗项目的传承及保护情况。

编辑:庞阿倩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