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三碗面

发布时间:   作者:牧石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中华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只要是产麦区,随便哪里的人,都能做出一碗独具风味的家乡面,说起这些,我就忍不住想给大家夸一夸耀州的三碗面。
  这三碗面,不仅好吃,还有趣儿。其中叫作“咸汤面”的一碗面,是当早餐吃的;“窝窝面”不当饭吃,是当菜吃的;“刀剺面”,不仅是一碗普通的家常饭,还是吃给人看的。
  作为早餐的“咸汤面”,在耀州人的生活中,了不得。男女老少早晨两眼一睁,就想来一碗。吃了还嚷嚷“不吃咸汤面,一天都没劲”。若是有人过了晌午要吃,那一定不是本地人。
  这面,要凌晨三四点起床赶制。和面水中加入点儿食用碱,和好,饧到,拉制成有宽有窄的面条入锅煮熟,捞出后拌油晾凉备用。同时,用几十味香料旺火熬制高汤,准备豆腐、羊血等作料。待到天光大亮,锅中高汤翻滚,香气四溢,飘上街面,顾客盈门,一碗碗辣子油汪,面黄汤亮,葱花豆腐雪白,椒香扑鼻提神的“咸汤面”就出锅了。你再看那食客端在手里,挑起一筷子面条高高扬起,张大嘴巴呼噜噜入口,稀溜溜抿口汤,舒坦快活,眉飞色舞的吃相,便会忍不住也来上一碗。
  上世纪三十年代,老舍先生路经此处,吃了一碗惊呼:“小小耀县,竟有北京饭店!”
  耀州人朴实,不好哗众,就这么一碗让人吃了感觉快哉的美食,竟也去繁就简,仅以一个咸字当头,取名曰“咸汤面”,自顾享用。
  不是贾平凹先生来到此地,写作《废都》闲暇之余咥了碗,有感而发写了篇《咸汤面》,天下谁人能晓得,这里还有一碗能让人吃得酣畅淋漓的大碗老陕面。
  “窝窝面”,本是一种面食,之所以被当作菜,准确说当汤菜来吃,原因是这碗面的制作精细,过程复杂,费功夫、不容易,短时间里无法一次大量上桌,管人吃个饱。
  相传,“窝窝面”在耀州早已有之,只不过在富贵人家流行,不是寻常人家能吃到的。直到改革开放后,方才盛行于市井,成为耀州各大饭店的看家菜品。它是用上好的精细面粉和鸡蛋和面,切成均匀的小方块,再用筷子一个个顶成玲珑小巧的窝窝头状,一个一个地给里面填充一丁点儿的糯米肉沫,入锅煮沸滚上两滚,捞出,迅速置入葱姜蒜喷香的炒瓢热油中翻炒几下,浇上莲藕精心调制出的高汤,放入黑亮的木耳、金黄的黄花,即可出锅装入汤碗,撒上少许绿色的香菜或韭菜叶,顿时汤活色香。
  此菜的上桌,一般都安排在宴席末尾,大多食客酒足饭饱的时候。这时,一碗春色荡漾诱人的“窝窝面”端上桌来,让人来上两口,和脾胃,化油腻,散酒力,身轻气畅。
  “刀剺面”,又叫相亲面,是耀州西塬小丘上的人们古来说媒、相亲、订婚,必吃的一种面食。不要小看这一碗普通的家常饭,从中能看出一个人家主妇的贤惠能干,日子的光景,决定一桩婚姻的成与否。所以,在那里,未出嫁的女儿学会做好这碗面,是必须的。
  做好这碗面,手上要有功夫。首先面要和硬,而且还要揉到,擀得薄厚均匀。剺面时,仅看那把特制的大刀,握在麻利的主妇手上,刀落风起,案板当当作响,一根根粗细匀称的面条整齐呈现眼前,抓起一把甩开来,柔韧飞舞不断线。这功夫,没个三五年是练不出来的。臊子的烹制,入料虽不讲究,但也关键,如何搭配,把握好油温,提出香味,合乎众人口味,就看主妇把握了。
  如今的刀剺面,走出农家小院,不仅是相亲饭,还是招待八方游客的美食,成了耀州旅游文化饮食的一张名片。每年丰收的日子里,西塬上的人们,还要举办热闹的刀剺面节,展示小康生活的富裕幸福。
  若有客从他乡来,游玩之间,一定要早吃“咸汤面”,午吃“刀剺面”,晚餐再来一口“窝窝面”,一日尝遍三碗面,那才真是耀州一游,不虚此行。

编辑: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