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榆阳区:支部建在巷道上,服务群众零距离

发布时间:   作者:惠刘艳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惠刘艳 通讯员 高忠平) 孟阳巷属榆林市榆阳区驼峰路街道长虹路社区,是典型老旧平房区。巷道基础设施破旧、环境卫生脏乱差、车辆乱停乱放、邻里矛盾时有发生,群众意见大,经常问政上访。

如何破解这一治理难题,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榆林市榆阳区驼峰路街道运用集成化思路和大党建理念,推行社区、小区、商区三区联动,组织、资源、力量三下沉,实现城市党建水平、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水平三提升的“三联动、三下沉、三提升”党建工作思路,在全市率先探索把支部建在巷道上,成立孟阳巷巷道党支部,通过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和党员的引领带动,成立了自管自治组织——巷邻议事委员会,开展巷道小区式治理,设立红色邻里小院,推行民情民访代办,一大批城市治理难题迎刃而解,形成了党建引领、党群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支部建在巷道上,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榆林市榆阳区孟阳巷在全市率先成立巷道党支部,把支部建在巷道上,由群众威信好、公道正派、热心群众事务的居民党员任支部书记,吸纳社区干部、“双报到”党员、商户党员等任党组织成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行党员设岗定责和公开承诺践诺,处理巷道内日常事务“孟阳巷巷道党支部,由群众威信好、公道正派、热心群众事务的居民党员任支部书记,吸纳社区干部、“双报到”党员、商户党员等任党组织成员。党员带头负责监督环境卫生,整治车辆乱停放等问题。”孟阳巷巷道党支部成员曹玲玲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后,孟阳巷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开展“党员在身边,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确定巷道治理、文娱活动、院落微党课等6件为民实事。


整合资源力量下沉巷道,推动集成高效治理

按照系统集成的理念,推动社区、小区(巷道)、商区(商户)“三联动”,组织、资源、力量“三下沉”,将社区干部、居民党员、“双报到”党员、行政执法、志愿者等各种服务力量下沉网格、巷道,建立全科服务团队;将涉及社区治理的环境卫生、综治维稳、治安巡逻等13项,以及服务群众的居民信息、民政事务、社会保障等12项,全部整合细化并入网格,落实到巷道,切实把群众服务延伸到巷道庭院、群众家门口,推动问题在网格、巷道一线解决,做到小事不出巷道、大事不出社区,实现城市党建水平、社区治理水平、群众服务水平三提升。“监控安装了以后,这个巷道里就没有出现过偷盗现象。”巷领议事委员会主任蒲志刚说。

成立巷邻议事委员会,实现巷道居民自治

通过党组织的引领带动,吸纳辖区内公道正派、群众认可、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成立巷邻议事委员会,发挥居民自治作用,负责巷道日常管理和巷内矛盾问题协调解决。(不让居民乱烧柴炭的时候,有些群众的工作很难做,有一户居民不让清理,我们治理委员会的几位老同志经过多次做工作,这户居民最后终于同意了,巷道也治理好了)

巷邻议事委员会充分发挥“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自治作用,协商居民对巷道进行改造治理,向每户筹资1000元,共筹资40000余元,社区协调双报到单位等筹集资金10多万元,硬化巷道、改造管网、粉刷墙体、安装门禁等,对巷道进行全面治理,巷道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巷道小区式封闭管理。巷邻议事委员会成立以来,协商解决便民停车场2个,调解矛盾纠纷8件。


推行民情民访代办,居民家门口解决问题

针对巷道老年人、务工人口居多、办事不便的实际,推行民情民访代办,成立由社区干部、辖区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组成的“红马甲跑腿”服务队,专门为群众提供证照办理、社保审验、政策咨询、问题矛盾反馈等服务,特别是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病患者、低保户等弱势群体,只需电话联系代办员,就能享受上门代办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解决各种问题。“我的腿碰伤了行动不方便,‘红马甲跑腿’服务队队员们都很关心我,没人给我买药,就给他们打电话,他们就帮我买来了,有一次做饭没有土豆了,腿疼的没法到地窖里拿,他们就及时过来帮我拿。”榆林市榆阳区孟阳巷居民王莉说。

 

编辑: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