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居住的小区向南走一千多步,就是大明宫的西门。进了西门,再向南走不多远,就是李唐王朝的翰林院。站在李白当年供职的遗址,遥想李白的做派,我沉思良久,感慨万端。
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十五岁的李白已经显露出一个天才诗人的才情,得到了当地的文人墨客、社会名流的肯定。可是,李白生来不是一个安于现状之人,二十四岁那年,他离开故土,开始了流浪生涯,他去成都,下渝州,足迹遍及扬州、汝州、武汉,最终到了长安。李白的仕途并不顺畅,他屡考不第,即使他满腹诗书,字字珠玑,也没有得到权力人物的赏识。流浪到三十一岁的李白穷愁潦倒在京都。满腔激愤的李白对满街道志得意满、大红大紫的权贵不屑一顾,决然离开长安,出了潼关,最终滞留在洛阳了。艰难的生活是对天才的考验,命运不会永远埋没诗人的。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三十五岁的李白偶然和狩猎的唐玄宗相遇了。李白向圣上献上了他的《大猎赋》。清高孤傲的李白不得不弯下了腰,用粉饰太平的诗作迎奉玄宗,讨好皇帝。读罢李白歌功颂德的诗作,玄宗心生喜悦,他一点头,一挥手,李白的命运就改变了。李白再次来到了长安,他一步一步,挤进了上流社会,结识了玉真公主,结交了工部侍朗贺知章。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引荐,李白
再次见到了唐玄宗。唐玄宗一
句话,李白进了好多人想进而进不去的翰林院。可以说,从李白走进大明宫那天起,他就成了唐玄武的吹鼓手。玄宗宴席或出游,李白随之侍从,作诗吟颂,讨圣上欢心。玄宗在大明宫饮酒作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玄宗和杨玉环去兴庆宫赏花,李白又奉诏作《清平乐》,此时的李白已经不是诗人,成为玄宗随心所欲而使用的工具了。后世人相传,李白把诗写在高力士的袍子上,如果此事是真的,不只是他桀骜不驯的性格的映现,也足以说明,他对自己的献媚已很不舒服,内心是痛苦的。不然,他不会整天酗酒。唐玄宗命他写诏书,他在半酣中挥笔狂书,笔下的汉字带着醉意,不满情绪在字里行间漫溢,以至后来,借故不朝。他的放荡不羁,狂傲恣意本来就是玄宗不可容忍的,加之有人馋言,李白自然失宠了。
在大明宫仅仅一年,李白仿佛淘洗了一次,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涤,他清醒了,他明白了他的定位,他知道,他应该干什么。
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夏末秋初的一个早晨,李白走出翰林院,来到了大明宫西北方的龙飞厩——皇宫养马的地方,李白向马官要了一匹浑身雪白的马,跨上马鞍,出了凌霄门,穿过夹城,挥鞭驰骋而去了。
李白出走大明宫
发布时间:
作者:冯积岐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