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年重聚说路遥——纪念路遥诞辰七十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   作者:编辑  来源:未知

10月22日,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陕西省作家协会、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卅年重聚说路遥——纪念路遥诞辰七十周年”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召开。

三十年中,他们一直守护在路遥身边,发扬路遥的文学精神,坚守路遥的文学理想;三十年后,他们齐聚京城,重说路遥,纪念路遥诞辰七十周年。

在当代作家中,路遥也许不是最完美的,但肯定是最伟大的。他爱生活,爱人们,赞美那些值得赞美的事物。他的文字,清通,朴素,甚至不乏诗意,充满热情和感染力。他对世界和人们的态度,是真诚和虔敬的。

《路遥的时间》,时间之外的路遥。路遥生命最后的时光,茅盾文学奖光芒的背后,是一个雄心万丈的作家的沉重与无奈。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10月22日,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陕西省作家协会、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卅年重聚说路遥——纪念路遥诞辰七十周年”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张伯江,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钱远刚,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阎纲、周明、白描、白烨、李炳银、李国平、施战军、邢小利、厚夫等著名评论家,程光炜、王兆胜、赵勇、鲁太光、吴俊等知名学者,李建军、田美莲、周瓒、陶庆梅、杨早等文学研究所当代室全体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

微信图片_20191022165515.jpg

路遥不仅是中国当代成就和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是社会时代的宏大记录,无论是短篇、中篇,还是长篇,都充分显示着黄土高原作家对土地与人类关系的思考。全景式的记录更是将中国社会几十年的变迁凝聚在他对农村生活、现实主义、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的关注与描写中。对“城乡交叉地带”的开掘,对乡土灵魂的执着探索,使路遥这位背负着精神十字架、为文学殉道的作家,以生命为代价成就了当代文学伟大的现实主义硕果。

座谈会上,刘跃进所长、张伯江书记、钱远刚副主席作为主办方向各位嘉宾致辞欢迎。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致欢迎辞,并回忆了路遥与人文社的深厚情谊。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过很多路遥的作品,2015年出版的厚夫的《路遥传》销量已经超过10万+,今年又为纪念路遥诞辰七十周年隆重推出了航宇的《路遥的时间:见证路遥最后的日子》,以文学出版的方式来怀念这位伟大的作家。

微信图片_20191022165521.jpg

参加座谈会很多嘉宾,都是路遥生前的挚友、知音、同好,可以说是路遥老朋友们的一次相聚。参会的许多人,在路遥的写作过程中,都共同交流探讨过,为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出了一条更为深广的道路;在路遥去世后的近三十年间,他们守护在路遥身后,为路遥的文学精神和理想摇旗呐喊。作为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学者,他们认可路遥写作所昭示的精神和审美价值,并以挖掘和推广路遥文学写作的深度和经验为己任。今年是路遥诞辰七十周年,在这个特别的时间,大家相聚在一起,讨论路遥,纪念路遥,让路遥的文学精神继续发挥更强大的生命力。

微信图片_20191022165435.jpg

在座谈环节中,评论家们就路遥的文学成就与文学经验、路遥的创作与生活、《路遥的时间》所讲述的路遥生命最后的日子等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微信图片_20191022165510.jpg

为什么三十年后我们仍然需要读路遥

很难想象,在每年出版近万部长篇小说的今天,《平凡的世界》依然高居畅销书榜首,并被列入高中生必读书目,在各大高校图书馆的借阅记录中名列前五。这部巨著的长销不衰和路遥的英年早逝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疑问。路遥和他作品的魅力到底是什么?

路遥在文坛掀起的热潮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他的成名作《人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这部小说讲述了农村青年高加林在高中毕业后的出路问题。高中学历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已经算高学历,但当时的城乡差异和改革环境,使高加林这样一位知识青年的未来十分尴尬,他既融入不进城市又不甘心回到农村务农,这也是当时一批想要走出农村却面临重重阻拦的农村青年的人生困境,当然这也曾经是路遥的困境。《人生》将城乡交叉地带的生活故事和主人公的尴尬处境生动细腻的展示出来,关于青年人的出路、感情世界、精神未来,路遥在书中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解答。高加林虽然野心重重,强烈渴望进入城市生活,为了进城工作不惜走后门后来又因被告发回到农村,但在一系列跌宕起伏后他能很快反省自己,重新认识到土地和劳动的价值,感情挫折也使他受到教育,最终他决心重新好好生活。高加林的形象兼顾了坚强、韧性和活力,在奔向远大前程的路上,即使狠狠地绊倒也能迅速爬起来。

路遥的作品中,无处不在的是这类强大的主体和蓬勃欲出的生命力。路遥笔下的主人公几乎都是《红与黑》中于连式的底层小人物,他们虽然生活得艰辛,却并不为苦难和痛苦所击倒,他们有西西福斯的执着,也有斯巴达克的勇气,他们的奋斗让平凡而普通的青年人看到前景和希望,这也许是路遥小说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平凡的世界》创作时,最初设想的标题是《走向大世界》,这是一个充满欲望和诱惑的标题,与陕北穷苦艰难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的迥然不同,路遥试图引领读者走向更远的风景。路遥的作品离不开黄土高原,这里孕育着独特的文化性格。延绵不断的黄土之原,历经沧桑,浩茫厚重,经过千年万载的冲刷造就了它的苍莽雄浑,也成就了黄土汉子粗狂、旺盛的生命力。路遥喜欢洪荒亘古的高原、沟壑纵横的山体、深深扎根黄土的树木以及所有这一切风景铸就的陕北厚重历史,是黄土高原孕育了他宏大的人生理想和辽阔的人生视野,他也将这种难以割舍的黄土文明沁入在了自己的创作中。《平凡的世界》中依然塑造了内心强大、有着强烈英雄梦的主人公,孙少平在极度饥饿、极度寒冷中仍然不放弃读书,反而更努力拼搏的形象,是路遥笔下所有人物和他自己人生经历的投射。这种坚韧蓬勃的力量使高加林走出高家村,使孙少平走出双水村,也使路遥走出王家堡村成为著名作家。

高建群曾评价路遥的写作,即使有一天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平凡的世界”里的“人生”,路遥的作品依然不会过时,他的作品中所探讨的是人类永远需要思考“我想飞得更高”的问题,这是贯穿人类始终的问题。所以每一代青年都能在里面找到共鸣。

茅奖作家依然要面对普通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

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路遥获得改革先锋称号;路遥的《人生》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出版三十多年后,仍能获此殊荣,这是对路遥作品的再次肯定。

路遥留给人们的遗憾太多,他自己人生的遗憾也太多。《路遥的时间》中,航宇讲述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奖后的生活。在世人看来,茅奖荣誉让路遥风光无限,他不仅进京在北京国际饭店参加了规模宏大、盛况空前的颁奖典礼;回到陕西后,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联、陕西省作协又在西安联合召开“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茅盾文学奖表彰大会”。按照常人想象,路遥的生活应该是活色生香、名利双收,不仅一举成为全国著名作家,也收获了高额的奖金奖励。但事实是,这位作家的生活依旧拮据,父母强制要求他给弟弟九娃安排工作,前来拜访的记者、文学爱好者让他无处可逃、没有时间读书创作,而他自己因写作《平凡的世界》毁坏的身体状况也在每况愈下,他与林达的婚姻也亮起红灯……你能想象到的中年人所遇到的所有危机和问题,路遥都在经历。

一方面,路遥是个绝对的生活强者,他像个出色的谋略家,安排着身边的一切。他让航宇帮忙筹措编辑报告文学集,赚生活费;他接受家乡清涧县的邀请荣归故里,回乡为文学爱好者做讲座、看望许久未见的父亲,顺路寻找机会帮弟弟安排工作;为了编辑自己的文集和完成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他让航宇帮他安排在招待所的秘密空间创作;为了离婚后女儿远远能够有好的生活环境,他在重病之中亲自安排新家装修的每个细节。时间对于路遥来说太珍贵了,每分每秒他都不能放过。

另一方面,一地鸡毛的日常生活也让路遥在不断地暴露着他的矛盾和脆弱。病倒之后,路遥刻意隐瞒自己的病情,独自去了他一直信仰的圣地延安,没想到刚下火车就被送进了医院,自此在病房度过了最后的日子;出于强烈的自尊心,他不愿让别人了解他的病情,他也拒绝积极治疗,导致他的病情一直恶化。在病中,虽然有很多朋友都来看望了路遥,但与感情最亲密的弟弟王天乐突然失和,使路遥在重病中备受打击,病情一路之下。在最后的日子,路遥还有很多写作计划,他仍然雄心勃勃,渴望病好后能在文学上创作更多辉煌的作品。

在《路遥的时间》中,航宇讲述了作品之外的路遥,真实的路遥,人生中平凡的路遥。他像所有人一样,要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要解决自己不能把控的问题,要面对生死里别,也要面对矛盾脆弱的自己。

嗜烟、熬夜,路遥固执的写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还有什么

陕西作家写作,一向以苦著名。柳青为写《创业史》扎在皇甫村三年,陈忠实写《白鹿原》一直蛰伏在西蒋村。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不仅以殉道式的精神投入,那种苦行僧式的炼狱般的写作,更摧毁了他的身体健康。

很多人了解路遥,都是通过路遥的那部创作随笔集《早晨从中午开始》。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路遥展示了他创作时紧张焦灼的身心状态,“我工作时一天抽两包烟,直抽得口腔舌头发苦发麻,根本感觉不来烟味如何。有时思考或写作特殊紧张之际,即是顾不上抽,手里也要有一支燃烧的烟卷。”写《人生》时,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路遥“记得近一个月里,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分不清白天和夜晚,浑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溃烂,大小便不畅通,演更半夜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转圈圈行走,以致招待所白所长犯了疑心,给县委打电话,说这个青年人可能神经错乱,怕要寻‘无常’”。不仅如此,据航宇在《路遥的时间》中记述,路遥在创作《早晨从中午开始》时也颇费了一番周折。为了保障写作时间和安静的写作环境,路遥交代航宇去招待所给他定了一个房间,在没有人注意的情况下路遥偷偷跑进了招待所开始写作,并嘱咐航宇不要跟任何人说他的去向。在这个秘密的空间内,路遥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他的写作劳动中。航宇期间去看他时发现,“我的神呀,哪像是房间,好像刚让土匪打劫过一样,整个屋子乱七八糟,床上地板上,到处是他的稿子,几乎连脚踩的地方都没有。”

作为一个内心十分丰富的作家,路遥在生活中却是一个对吃穿极不讲究的人。据航宇记述,去北京领茅盾文学奖时,路遥仅带了一个帆布挎包,穿得十分朴素,就像一个去赶集的乡下农民。在被清涧县委书记邀请回家乡时,路遥穿的就更普通了,“上身是一件土黄色夹克衫,这件衣服不知他已经穿了多少年,里边是一件土布衬衫,看上去好长时间没有洗似的有些陈旧,一条皱巴巴的牛仔裤,基本上分不清是什么颜色,那一双穿了多年的真皮凉鞋,也是黑不溜秋。”除此,路遥还有个特点,就是夏天从来不穿袜子,因为有脚汗又嫌每天洗袜子很麻烦,就每天在自来水管下冲一冲脚,非常省事。

身为陕北人,路遥钟爱陕北的饭食,扯面片、洋芋擦擦、豆钱钱饭、小米稀饭都是他最爱吃的。但是,在路遥的生活中,这些简单的粥饭也是很难吃到的。林达去北京后,作为陕西作协的“单身汉”,路遥每天仅为填饱肚子而填饱肚子。航宇在文中回忆了让他非常伤心的一幕,有天他回到陕西作协的院子,突然看到饥饿的路遥正在一棵大树下吃“午饭”:路遥的一只手里拿着一张旧报纸,报纸里裹着一个烧饼,另一只手拿着一根绿皮黄瓜还有一根剥了皮的葱,他就一口干饼一口葱的在作协院子里旁若无人地吃着。那时路遥已经生病,天还下着蒙蒙的细雨,可他一点也不在乎,也不懂得爱惜自己,完全沉浸在思考中。在一旁的航宇既心疼又悲痛,这样一位在文学艺术事业上取得丰厚成果的作家,却过着如此简单粗糙的生活,让人回忆起来,感到无限悲哀。

清冷、孤独、沉闷、难熬……漫长的病中要怎样面对生活

近几年,一部以医院为拍摄原点,聚焦医患双方面临病痛、生死考验时的重大选择的纪录片《人间世》吸引了很多观众。除了医患关系,这部纪录片还原的真实的人间世态,还让很多人开始思考怎么面对疾病和生死的问题。

这也是二十多年前路遥正在面临的问题。1992年8月,路遥一到延安就病倒了,并且住进了延安人民医院的传染科,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随即航宇就接到了陕西作协办公室主任王根成转达的消息,路遥叫他去延安陪自己几天。本来以为只是几天的陪伴,没想到自此航宇一直在病房中照顾路遥,直到最后一刻。《路遥的时间》中,航宇详尽地记述了路遥在医院的生活。

路遥的病,让他的生活脱离了正常轨道,一个刚硬的陕北汉子每天躺在病床上,这的确触到了路遥的痛区。他一方面担心唯一照顾陪伴他的航宇过于无聊和劳累,一方面孤独、枯燥的生活也在放大着他自己的情绪。生病入院让路遥改变很多,以前无所顾忌十分强势的他开始变得柔弱和有人情味,航宇观察他“相当脆弱,眼睛里总是闪着泪花”。当有朋友来探望他时,路遥会十分欢喜,对康复出院信心满满;而当他一天到晚不能动弹地孤独输液时,他又是那么的绝望和消沉。女儿的来访,是路遥最幸福状态最好时候;与弟弟王天乐最后一次地争吵,使路遥的情绪彻底崩溃。

在医院的生活单调枯燥,沉闷、清冷、孤独一直围绕着路遥,重病使他进食艰难。朋友们绞尽脑汁想让他多吃一点东西,但他已经对任何食物都失去了兴趣。不能动单、不能写作,时时被病痛困扰,身体和精神都在不断遭受着疾病的侵袭,路遥的情绪也在希望和绝望中摇摆。在航宇的记述下,路遥生命最后那些漫长的痛苦、残存的信念、狂躁的情绪、对自己未来文学成就的期待等等都被娓娓道来。

如果时间能够回到二十多年前,如果路遥积极地参与治疗,不再那么固执地生活,把那些纠结和痛苦痛快地分享给朋友,也许在1992年底他就出院了,再回到他的文学事业,我们就不用在这部《路遥的时间》中去靠近他生命最后的爱与疼痛了。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厚夫《路遥传》、航宇《路遥的时间:见证路遥最后的日子》

内容简介:

这是路遥生命最后的时光。在《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后,这位风光无限、雄心万丈的著名作家,却突然患上严重疾病。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不仅承受着十分难挨的病痛折磨,还接连经历了经济拮据、婚姻破裂、兄弟失和等等人间痛苦。作者航宇是路遥的同事、朋友,在路遥生命最后的两年,他如亲人般陪伴照顾路遥,也见证了路遥最后的沉重、抗争和无奈。

作者简介:

航宇,1964年生,陕西清涧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出版有散文报告文学集《你说黄河几道道弯》、中篇小说集《他妈的,男人!》、长篇纪实文学《路遥在最后的日子》、散文报告文学集《永远的路遥》、长篇小说《生命河》《市长不在家》《新县长》《麻六的城》等。

内容简介:

路遥的短暂人生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光焰,其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影响了千千万万普通读者。然而,英年早逝的路遥的人生状态始终像谜一样地困扰读者。《路遥传》的作者是路遥生前的忘年交、路遥文学馆馆长以及路遥研究界的权威之一,掌握丰富的一手资料,披露了大量路遥不为人知的往事,还原路遥的写作时代,展现他的写作精神。

作者简介:

厚夫,本名梁向阳,男,1965年生,陕西延川人。延安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当代散文流变研究》、《边缘的批评》、《走过陕北》、《行走的风景》等多部著作,曾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表彰奖、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等多项文学研究与创作奖励。有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编辑:尧文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