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授,请你一定收下这幅画吧!”
潘天明双手捧着一幅画,挣脱搀扶他的儿子潘登,蹒跚地走进了明朗教授的诊室,“这是我特意为你画的。三年了,我以为自己再也无法作画了。”潘天明说着,竟然老泪纵横。明朗起身扶着他,让他坐下,说:“潘叔叔,您刚做过手术不久,得好好休息,不敢太过激动。”“知道!知道!可这咋能由人呢?我以为我这后半辈子就活在了黑暗里了,老天有眼,让我遇见了你,我又重见天日了。”
“您不知道,我爸刚取下眼睛上包的纱布,看见了久违的一切,尤其是他搁置了快两年的画笔,激动不已。我们劝他半天,他不听。他说他要给您画一幅盛开的牡丹,以表达他对您的感激之情。”潘天明的儿子潘登说。
潘登帮着明朗打开了画卷,那是一幅精美的画作,在绿油油的叶丛中,红色的花朵格外显眼,颇具清新雅致之质感。“花中之王”跃然纸上。明朗平素就喜欢牡丹,他对这幅画爱不释手,潘天明虽不是大家,但他在龙元县城也是比较有名的画家。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的早晨,明朗在西山医院的协管医院龙元县医院第一次上门诊,快下班时,来了一位八十岁左右的老大爷,被儿子用轮椅推进了眼科诊室,明朗问老大爷病史时,老人家说自己叫潘天明,是当地的农民,三年前开始视物混浊、模糊,最近看不见东西了,辗转于多家医院,都说没有好办法。幸好省城的西山医院协管了龙元医院,西山医院的专家教授去龙元县医院出诊,方便了当地的群众。
潘天明患的是双侧白内障,且时间太久了,手术虽不大,但老人基础病较多,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后遗症等,风险还是挺大的。
明朗耐心地告诉潘天明父子的病情,并告知他们这种情况需要尽快手术,术后视力是可以恢复的,还详细地讲解了白内障手术的方法。父子俩很是高兴,但听说得去省城做手术,他们又有些犯难了。那里人生地不熟的,父子俩都未出过远门,况且吃住行都得花钱,哪有在家
门口方便呢?
潘天明说:“大夫,难道不能在我们这做手术吗?”明朗说:“这里的手术室条件确实有些跟不上,为安全起见,还是在我们医院做吧。”“大夫,你能想想办法让我在这做手术不?我实在行动不便,不想去省城,这里有我的家人和亲戚朋友,他们照顾我方便一些。”看到父子俩祈求的眼神,明朗说:“你们等一下,我出去打个电话。”
三年了,他每天都要握几次他那心爱的画笔,可是眼睛看不见东西,他怎么画呀?从小他家里很穷,但他偏偏喜欢画画,猪,牛,羊,高粱,谷子,玉米,各种草、花,尤其是那国色天香的牡丹,都是他笔下之物,他非常热爱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春夏秋冬他都会挥笔不辍,绘出了一幅幅生活气息极浓的画。可是最近这几年,他的身体频繁出问题,尤其这眼睛看不见,就是他心灵的窗户打不开呀,他怎么能不着急呢?可是让他去省城,他觉得不方便!
“好了,好了!我协调好了!”大约十分钟后,明朗回来了,他很高兴,说:“潘叔叔,您可以住在这个医院,我与医院的医疗负责人沟通过了,答应帮您协调好一切,我来给您做手术,好不好?”
“太好了!”父子俩异口同声地喊道,“谢谢你,大夫!”
虽然龙元县医院的设备较落后,但明朗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精湛的技术、对患者极大的爱心,克服了重重困难,为潘天明做了晶体置换手术。
潘天明的手术很成功,术后他迫不及待地拾起画笔,精心地画了一幅牡丹,送给让他重见光明的明朗医生,以表达自己的谢意。
明朗觉得,医疗扶贫是国家的惠民帮扶政策,他是一名医生,他会穷尽全力帮扶基层医院,做好传帮带工作的。
又见花开
发布时间:
作者:孟小芬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