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中 黄荣华
在我看来,尽管社会整体上诗性被丢失,但读诗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一、诗性是人性根底的那一部分,它是人的存在需要。人类永远一定会有伟大的诗人以自己“践踏一切个人欲望的创作激情”创作出“恢复”“这一时代的心理平衡”的伟大作品来。今天我们还在谈要读诗就是证明。今天还有各种各样的诗社在活动就是证明。“复旦诗社”从1981年诞生,一直活跃着,就是证明。
二、诗性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灵府深处。在我几十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中,每届同学,总会有那么几个人,在这样的“激活”中“生长”着。这些同学可能一辈子也长不成“大诗人”,但我相信,在这种诗性光芒的照耀下,他们的人生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也会有更多幸福的诗性时光。这也是我这些年来,一直尽可能追求语文教育的“诗性”的原因。去年,我们还举行过全市“当下时代,唐诗何为”的大型教研活动。这样的活动,也得到不少教师的呼应。
三、迷失的社会正在回归。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标新教材,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已强化了诗性教育的布局、安排。在考试“诗歌除外”几十年之后,高中语文教育的诗歌写作被推到高中必修的第一单元,在我看来这实在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
最后要强调的是——如果要在功利的现实生活中获得什么,诗或许是最“无用”的,但换个角度看,它也是最“有用”的,因为它能涵养人的性情、唤醒人的灵性、导引人抵达人性的高处。一句话,提顿人的性命,诗确是一把天然的钥匙。
如果用世俗的眼光看,诗或许不能带来幸福,但如果用超越性的眼光看,诗性在世俗性之上,因此,永远拥有诗性的人应当比只有世俗性的人更幸福!至少,当您被世俗性问题困住之时,诗可以引领您做精神突围,而超越世俗,而拥有世俗之上的拥有。如果您是中学生,诗至少可以使您的作文在困境中突围。在新的学期,我希望更多的中学生开始读诗。
(作者系上海市特级教师,复旦大学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