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存在 ——再读史铁生

发布时间:   作者:毕华勇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1.png

史铁生先生是一个有生命长度、厚度的人,他的生命可以说在当代创造了一个奇迹。
  读他的作品,首先会想到安静、肃穆。是这样,他书写的是《灵魂的事》,那些文字里不仅仅是文学的,而是哲学的、思想的结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明白,人生来就是孤独的,生命只是一种欲望,与芸芸众生不同,史铁生用一种诗性的冷峻把精神和灵魂区分开来,人间烟火,不幸苦难,都像地坛宽广的院落里的一棵树、一块砖、一片瓦,或许是一棵小草,充满了寒冷与暖意,更像一个远古的传说。他对生命有自己独特的洞见,一般人不会有,史铁生把文学艺术写得如此透彻,这样赋予神性的文字,恐怕独属于史铁生一个人的。
  很早的时候,我读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陕北黄土地的厚重和陕北人的朴实、乐观的性格,构建了他的文学故乡。作为北京知青,史铁生在陕北生活的岁月里,黄土地的山水草木、漫漫黄土与风俗人物、悠悠的信天游都让他难以忘怀。多年之后,他在北京的病榻上,孤独让他禁不住想着黄土高原的苍茫浩瀚以及破老汉、留小儿和老黑牛。因为“真心想念”,史铁生用自己的大爱与怜悯之心体察世情的艰辛,他把苦难中人性最可爱的一面,展现给这个世界上所有活着的人。生存的无常、吊诡、卑微、无奈,在他的笔下充溢着宁静、和谐。某种程度上,史铁生的善良一直在塑造人生和大自然一样的轮回,都是有宗教仪式的,一切的苦难都是微不足道的,生死是个节日,也是开始……
  众所周知,地坛是过去皇家祭祀之地,它更是举世瞩目的皇权象征,但很多人没注意到它存在的奇迹,实际上有了另一种形态,那便是史铁生心中催生的生命与人生,灵魂与精神无法统一而又不可分割的情怀,他把自己生命的归宿和地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种缘分,从一个人失魂落魄起,好像这个几百年前的古园理解他,而他也读懂了古园。于是,“人是一点一点死去的,先是这儿,再是那儿,一步一步终于完成”。史铁生以惊人的意志,还有大彻大悟的智慧,在与地坛的对话中,无论是一棵古树,还是坍塌的院墙或闪烁的琉璃等,经过他睿智的眼睛和哲理的思想过滤之后,这些意象就变得更加丰富,成为中国汉语文化的另一种写作,也成为文化的重要标志符号。这些是经过生命体验与灵魂感悟的文字,让我们联想到大海之上各种各样的涌动,潮起潮落,永无止境,谁在人世间?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命运各种各样的摆弄,如史铁生与地坛现实感的隐喻和延伸。我们身处其中,可我们仍然要艰难地跋涉,努力与天地沟通。然而,我们在哲人面前,还是那么渺小、自私,我们对生命与灵魂少有叩问,或者忍受孤独时,有没有像史铁生那样“对人的命运和现实生活的冲突,没有停留在表面进行思考,而是去拷问存在的意义”。(邓晓艺语)
  史铁生的文章便有了神性的光辉。
  生死人间,有情天地,人们对生命的善待和对死亡的理解,大都处在物质层面,而史铁生的彻悟有一种天生的美丽与光明。他是一个思想家,他觉得生命是一种欲望,从情感上这样活着是为亲人或很少一部分人,也许他对“活着”的理解很难引起大多数人共振,但我们从那些悲伤和哭泣的人群中走过,仍会十分平静地看着史铁生的镇定、自然,甚至温厚。地坛园里那个坐着轮椅的老人,在柔和的阳光下,那样的慈祥。“而另一种世界,蓬蓬勃勃,夜的声音无比辽阔”。
  “我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因为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莫言这样说,我只有如此照搬。
  “是呀,那才是写作啊。”我再读史铁生的文字,才明白一个人哪怕像一只蚂蚁一样死去,但灵魂一定要存在。

编辑:小树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