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首家红色文化阅读空间,延安书局坐落在延安市新区西北方向一处高台山峁上,是延安学习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延安书局阅读空间,1200平方米空间设计巧妙、“别有洞天”,让人不由得感叹,革命圣地延安“藏”着如此令人惊艳的特色书店。
自诞生之日起,延安书局便承担着红色文化图书阅读空间体验与销售服务之职,既是红色文化研讨与创作基地,也是红色主题文化创意产品展示与交流空间,面向领导干部和社会大众提供时政党建、红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经济管理、大众读物等品类丰富的图书。
在众多游客眼中,这里不仅可以参观、阅读,也是学习党和国家政策、理论思想的好地方。
突出主题创意 注重阅读场景感
延安书局阅读空间分为东西两侧,可一次容纳二百人同时阅读。由中国著名出版人、文化产业策划专家、书店空间设计专家三石先生亲自操刀策划与设计,空间设计以习近平总书记“梦想从学习开始”的理念为内涵,采用红色文化主题创意书店模式,将延安红色文化与延安区域文化、出版文化与阅读文化充分结合,注重强调空间阅读的场景感。
通过采用毛泽东在延安枣园时居住的窑洞和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时居住的窑洞为创意设计符号来打造独特的大众阅读书房,超高层空间与多层次阅读区、半窑洞造型书房、巨型书架等结构特色,店内精心布置了习近平的书柜、马列原著、新书推荐等特色书架,还陈列着极富红色主题元素、丰富生动、时尚新颖的文创产品。
积极创建品牌 打造特色讲堂
为用活用好书局红色文化,延安书局阅读空间创新性地开设了“圣地大讲堂”系列公益讲座。借助延安圣地文化,邀请国内高层次领域专家及学者来书局开展公益文化讲堂。2020年5月19日,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第一期“圣地大讲堂”在延安学习书院·延安书局阅读空间举办,特邀知名文化学者高建群作“《最后一个匈奴》兼谈陕北文化专题”互动讲座,高老师用风格鲜明的讲述,向现场观众再现了高原史诗《最后一个匈奴》这部作品的创作历程及其背后的故事,将陕北边陲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和一代又一代人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再一次展现在读者面前。
同年6月,“圣地大讲堂”邀请到著名书法家史星文,跟现场读者分享了《书法写我》自述散文集,记录了他从懵懂记事到耳顺之年的生活,与从“我”写书法到书法写“我”理想的嬗变与升华。7月,著名作家阿莹做客大讲堂,以直观的感受和感性的认识带领大家走进陕西文化遗存的广阔天地,精美如画的周、秦、汉、唐的历史文化长卷在听众眼前徐徐展开,同时举办了代表作品《大秦之道》的签售活动。8月,邀请了延安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复旦大学朱鸿召教授,带来了自己的研究著作《延安赢天下》,带领现场读者回顾延安革命历史峥嵘岁月。9月,著名作家方英文受邀做客,讲述“自媒体文学的易与难”,方老师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和丰富有趣的事例深入剖析这一问题,令现场观众受益匪浅,也为现场读者带来了新书《霜天自在》。10月,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双怀教授为现场读者深入解读武则天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带领大家探究乾陵无字碑之谜,为现场观众签售代表作《中国唐代帝陵》。
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11场公共讲座及签售活动,“圣地大讲堂”系列公益讲座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形成了延安当地独特的一道文化风景,极大地满足了延安人民在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
宣发红色图书 弘扬红色文化
通过积极宣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等红色图书,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征订,持续加大文化交流活动工作力度,积极承接参观学习、读书交流等活动。虽受到疫情一定的影响,但始终热度不减,成为了延安红色文化交流的重点区域之一。据了解,主要出售图书包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铸魂》《延安赢天下》《历史的转折——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精神的力量》等,通过销售有效扩大了主旋律红色专著的影响力。
同时,书局日常举办延安市中小学师生、青少年进书院等系列活动15场,学习分享交流会77次,共1.3万人参与了读书分享活动。
借助新媒体 突破线上营销
去年以来,延安书局阅读空间在用好用活新媒体及数字化传播上下足狠功夫,积极拓展“互联网+”思维,助力经营发展。
据介绍,2020年4月以来,延安书局阅读空间相继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店、视频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通过推送书评、名家文章、“小编荐书”系列短视频作品来推介书籍,为书局收获了一大批线上粉丝。截至目前,延安书局阅读空间已逐步形成新媒体传播矩阵,以扩大书局品牌宣传力度。
记者获悉,2020年11月,延安学习书院获得了中央文明委颁发的“全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0年12月,陕西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延安书局工会小组获得了陕西省总工会颁发的“陕西省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
通过三年多的发展,延安书局阅读空间已逐渐成为延安市全民阅读新地标。“现在到阅读空间来读书需要提前占座位了,来这里阅读已经成为延安人新的休闲方式。”延安书局阅读空间总经理刘龙笑着说。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赵梓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