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
王鹏/作
如果说把玩偶放在盲盒里卖还算是一种营销创意的话,那把活体动物放在盲盒中售卖,不仅违背了盲盒交易中的安全原则,也在多个方面存在违法风险。
首先,售卖活体动物盲盒,与快递公司不寄送活体动物的原则相违背。多数快递公司不愿意寄送活体动物,除了担心其在运输中出现意外等原因外,还在于很难评估活体动物的健康情况,这对交易渠道与消费者的安全都构成了挑战。
更重要的是,一些商家利用活体动物盲盒交易环节的不透明性,通过各种伎俩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从新闻报道来看,一些商家会打着“不买就不要问”“不知情才刺激”之类的旗号,销售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而消费者即便收到这些东西后不满意,往往也无法维权,交易双方都认为“拆盲盒的趣味就在于不知情”常常成为商家搪塞的借口。但是,这种“趣味”或“刺激”不该成为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的遮羞布,它们同样应该遵守商品交易的基本规范。
盲盒交易的所谓“魅力”,的确与信息不对称的做法有关,但这种不对称,应该被控制在合理的范畴内。毕竟,提供“惊喜”不等于欺骗消费者,也不等于不讲交易的契约精神,商家还应尊重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也与盲盒交易这个新兴市场能否健康有序发展有关。
当然,作为提供交易环境的一方,网购平台也应该为合理合规的盲盒交易担负起监管责任。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从事活体动物盲盒交易的商家,已经触犯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此,平台不能视而不见,有所纵容。网购平台应该严格规范这类盲盒交易的流程,提高准入门槛,及时处理不符合要求的商家,逐渐形成一个良性的交易环境。
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盲盒交易中的确存在一些乱象。但随着规则的落实与监管的加强,想必更多人能在遵守法律秩序的前提下,让盲盒的“玩法”既合理又有趣。至于个别人打着活体动物盲盒的噱头来做违法之事的念头,还是趁早消除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