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赵仰柴

发布时间:   作者:闻频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赵仰柴是书法家。

我第一次和他见面在他的长安县故乡故居的庭院里。他虽已年届七旬,但身姿情状丝毫不显老态。

或许是老朋友此前的从中铺垫,我俩初次见面,彼此都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他先让我观赏他的花园。

花园不大,就在楼下。不知费了多少心智,他把这不足半亩的宅基地打理的朴拙清雅,风情别具!

园子的建材都是东拼西凑的;有盖房剩下的青砖红砖;有装修破损的地板石料;有各地捡来的奇石;还有四处搜罗的瓮罐。形形色色,无奇不有,但都能为其所用,反而营造了一种返朴归真的自然美,令人陶醉,浮想连翩……

我来时已是初夏,去年的桂花早谢了,红梅和腊梅只剩了枝杆,芍药牡丹还留有残花,只有火红的蔷薇和淡黄的藤本月季开得正艳!

据仰柴讲,他这小院里各种花木有六十余种,一年四季鲜花不断。四季长青的还有萧墙后面的那丛翠竹和几棵碗口粗的广玉兰。

他说,他还在花木中间常种些菜,自食足矣!

听着他上心的述说,看着他欣慰的表情,我眼前闪过的是采菊的陶潜,遇仙的秋翁。我知道,他的一往情深,不只是多年为这庭院的劳作,而是这庭院里深藏着他不为人知的心境!

赏罢庭院,他带我们进屋喝茶。

还未及落座,他墙上的这些书法作品先征服了我。这时,征服我的还不是书法的内容,而是字的气场和品格!

我喜欢这些字,不俗不匠,淡远俊秀,远离了当今浮浪的喧嚣和时尚。就像汉莲开花,根系全在千年的泥土中……

面对这样的字,无需多想,这些字早已超越了原有的“字象”,

都是经由书家心的过滤的。书家的志趣、品格、心性、学养,以及审美的趋势和追求,都尽在其中矣!

而这些,也正是艺术品综合魅力之所在。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崇尚“写意”的,而这个“意”,全在作者对事物的自我认知和心灵的感悟!

由于“认知”和“感悟”的差异,便有了艺术家的高下之分,雅俗之别和品味的不同。王羲之说的“须得书艺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强调的,就是这作者的主观表述!

古人说:“文如其人”,其实字也如其人。看看他常书的内容,再留神一下他书写的流程,其书者的心志和性情已基本可看出八成!


“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唯思利及人”。

“立脚怕随流俗转,高怀犹有故人知”。

这类条幅传递的信息,是他的三观。

“守黑方知白可贵,能繁始悟简之真”。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这些书录,都展露着他的志趣和情操。


我细读了他的【赵仰柴书法作品选】,其中所书的古典诗词名篇佳句,内容清一色的智深,高雅!

不难看出,这些都是他笃信的处世箴言,都是他神往的雅士情怀……

现实中,赵仰柴也是这样的人!

他待人谦和诚朴,行事不饰不矫,在他极富亲和力的气场中,暗含的是他的修为和教养。

赵仰柴出身书香,祖上几代都是长安大户,自幼家长的尺戒,父辈的熏陶,让他从小就悟到了学问的艰深和艺术的玄妙。所以时至今日,虽然他年届七旬,书艺亦成不凡的风貌,但他自知前路甚远,做人从艺,也离自己的心期甚遥……

家世的基因,后天的学养,形成了他怡然散淡的天性和随遇而安的心态,这让他活得自尊、自爱,且自由、自在!

他不随波逐流,也不趋时媚俗,不论世风如何喧闹,他能在古人先贤的安贫乐道中,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

我喜欢这样的人,清纯,坦诚,本色,和这样的人相处,心神不累,且常有独步山荫,问道古寺的感觉!

所以,读他的字,已不必滞留在出处、因袭和流派,也不必考究其笔法、功力和章法,只徜徉在他营造的艺术境界,享受这字里行间的韵味和内涵足矣!

不知君以为何?

编辑:小树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