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个记者或者作家,于今,2020年,我写稿子已经三十六年,第一篇稿子变成铅字已三十一年,当记者也有二十一年了。而出这么一本纯散文的集子,是第一次,虽然离“作家”还非常遥远,但是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这本集子是我2005年以后断断续续写的。在采写新闻上,我一刻也不会耽误,从发现线索到交稿,我就像一条狗在地里发现了一只野兔,我会拼命去追,不管深更半夜还是黄昏黎明,我从来不愿意让任何有用、有趣的新闻胎死在我这个采写的环节。但是,我写散文非常慢,有心情没时间,或者有时间没心情我都不写,有时间、有心情了我才写一篇,虽然文字粗糙,也只是记述曾经的过去,然后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想。散文不是工作,所以不急,感情和文字也不拥挤。
二十岁之前我在村里,在地里,在沟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的梦想是去远方,做一个思想和身体上都自由自在的人,我不愿意被地里繁重的农活紧紧地绑在那片土地上,那片土地已经绑了我的祖祖辈辈,还有那些少有笑容的沉重的脸。
有一次收到八块钱的稿费,我决定把它存到银行,银行的大玻璃窗上写着“一元起存,多存不限,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我想把以后的稿费都存起来,积攒多了办一些大事。我高高兴兴拿着钱到储蓄所的时候,柜台里面的储蓄员说十元起存,我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灰溜溜地溜出储蓄所。
但是,我依然写写新闻,写写散文,不断地投出去,“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渐渐地,陆续有了收成。
这两年来,有空且有心情就写点东西,也就形成了这本册子。
在渭南日报社、百姓生活报社、西安晚报社等单位,我实现了自己当记者的理想,二十一年,我经历了纸媒最辉煌的十年。一些新闻在国内和国际新闻圈也曾泛起了一层涟漪,改变了一些事物,促进了一点点社会进步。在文学上,我虽然起步早,但是仍然感觉是外行。
感谢我的父母亲和兄弟姐妹,是他们给了我写作的动力。
感谢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老师百忙之中为我题写了书名,也感谢他对我的鼓励和支持。作为老领导,刘小荣仁兄洋洋洒洒给我作了五千多字的序,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令我百感交集。妻子李渭花是我的第一读者,给我订正了不少地方。正在四川大学上学的儿子石秦一,利用寒假期间,以大学生和“零零后”的视角,逐篇给我提出意见和建议。太白文艺出版社编辑老师精心认真进行编辑,使我这本册子顺利面世。我的同事、西安晚报社贾妍老师也提供了很多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整理完书稿是庚子年正月,新冠疫情笼罩全国,村子的路和城市小区全部封堵,拜年全部取消,让人们的春节在史无前例的惶恐中度过,一些人在疫情中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是以为记。
《回不去的故乡》后 记
发布时间:
作者:石 俊 荣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