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出土“蜀守斯离”督造铜器揭秦国“羁縻政策”面纱

发布时间:   作者:梁飞燕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坡刘村发掘的其中一座墓葬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梁飞燕)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坡刘村是秦咸阳城遗址的一处重要墓葬区。2017年冬季为配合银西高铁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此发掘了二座战国晚期秦贵族墓葬。经过历时近二年的研究、考证,最终判断其中一座墓葬出土铜器的督造者为蜀守斯离。

本次发掘的两座墓葬墓主均为男性,且墓葬未经盗扰,考古发掘证明墓主人在下葬过程中曾有频繁的祭祀活动。其中一座墓葬的椁室边箱内发现了大量殉牲动物骨骼,出土40余件(组)遗物。而另一座墓葬使用一棺两椁三重葬具。墓道底部放置装有大量殉牲的木箱,椁室内隔出头箱,出土遗物155件共计(组)。这次发掘出土遗物的种类,包括青铜礼器、日用器、兵器、工具、车器、银器座、铁工具、玉组佩、璧、印章、料珠、玻璃六博棋子等,此外还见有大量漆器痕迹。考古工作者根据出土遗物判断,墓葬时代为战国晚期,墓主属于士大夫贵族。经过考古工作者进一步的研究确定,其中一座墓葬发掘的铜鉴腹部16字铭文内容为“十九年蜀守斯离造工师某臣求乘工耐”。这种铭文格式是秦昭襄王时代常见的三级职名。十九年即为公元前287年,蜀守斯离是器物的督造者。

对巴蜀地区的吞并和管理是秦国完成统一的关键。据文献记载,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马错伐蜀,灭之。二年后灭巴。但是秦国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可谓一波三折。最初秦国保留了蜀侯,派中央大员张若为蜀国守,直至公元前285年,建立蜀郡,并先后由张若、李冰等人出任郡守。

本次出土铭文说明,在张若任蜀国守之后、任蜀郡守之前,斯离曾一度担任蜀国守。而斯姓,据《资治通鉴》胡三省注:蜀之西南夷种,遂以为姓。斯离为蜀国守,体现了秦国的“羁縻政策”。这种政策,是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统治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地位和统治权力,并封授一定的官职,由酋长、首领自己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斯离见于文献记载。据司马迁《史记》,(秦昭襄王)二十三年,尉斯离与三晋、燕伐齐。根据出土铭文再考证,可知斯离伐齐时的官职应该是蜀地的郡尉,具有五大夫以上的爵位。

编辑:庞阿倩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