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分享过来一首歌《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音视频版),一个刚刚失去丈夫的四川养蜂女,在可可托海夏季草肥水美、野花遍地时,带着她的两个孩子和几十箱蜜蜂来到这里。刚到时,这里的蜂农都欺负她和她的孩子们,这个时候,一个牧羊人来到她的身边,对她们母子的生活给予保护和关照,温暖了一颗孤苦的女人心。待到秋天花凋叶黄的季节,他们的爱情花盛开了,牧羊人不在乎她比他大许多岁,更不在乎彼此民族信仰各不相同,做了这个女人的爱人和两个孩子的父亲。本该良辰美景花好月圆之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女人赶着她的骆驼,带着她的蜂箱和孩子不辞而别,并托人捎信给牧羊人,别等她了,她已经嫁到了伊犁,她比他更懂生命的残酷,更懂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可牧羊人却依然放不下她,可可托海的草早已枯了,海也枯了,可他还不肯离去,依然站在原地,痴痴地等着心上人……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不是真实的,但从此,因为一首歌,可可托海的名字该是家喻户晓了,那个站在高原上的痴心男人,那个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却成了我们心中抹不去的影像,高原上站立的爱之神。甚至我都要和朋友约起,待到来年可可托海花开遍地时,一起去看看这位高原上的牧羊人,不为拭泪,只为一睹这位痴人的风采。也许去了还真可以看见,那位嫁到伊犁的女子,在听到这首歌后,为牧羊人痴情所动,已经回到他的身边,他们又一起在这草原上过着幸福的生活。
而这也只是我一个痴人的臆想而已,生活就是生活,牧羊人是感性之人,而那女子无疑是理性的,当初她也许并不是如他般爱得那么深,只是需要一个依靠,新的选择,只是为了另一个新的依靠。而在感情的世界里,受伤的最终都是最认真的那个人。繁华过后,人去屋空,空留他在原地,独自伤悲。
我以为,歌曲为我们喜欢的原因除了扣人心弦的歌词、歌唱者的深情演绎和故事本身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中太缺少像可可托海牧羊人的那种专一、执著和纯粹的爱情了。在爱情变得越来越功利,人们变得越来越现实的今天,专就那份无望的等待,又有几人能做到?
突然想起一句话:没有人会永远站在原地等你!
如果有,那也该是古人的故事吧!而古时流传下来的故事大多都是闺中女子的等待。当听到“毡房外/又有驼铃声响起/我知道那一定不是你”时,心,竟被揪得生痛,又一个凄美的悲情故事。那一刻,我想起了诗人郑愁予的《错误》:“我达达的马蹄声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里,这首诗几乎和歌词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样的痴心,不同的等待,却也在历史的烟云里,凄美到极致。而这种凄美,也是诗人或词作者经过艺术加工后展现给世人的美!而对故事中的当事人来说,他们都是尘世风雨中的泣血而行者,这恰如刻在石碑上的铭文,铭文虽然美丽,但碑石却披露着风雨,有那么多的万不得已。
在这里,我突然做出了这样的一个想象:如果牧羊人不是生活在可可托海那个大草原上,每天住在毡房里,盛夏气温回升鲜花遍地时固然美好,但风雪交加,孤苦难耐时的艰难又有几人知?能得到一个女子的心又该是何等不易?因为不易,所以珍惜。如果牧羊人把他那些羊群都卖掉,存折上也该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吧!然后他来到繁华的都市,投资做个生意,当了老板,且生意经营得风生水起,身价一天比一天高。他恋过的那个女子,还会不辞而别吗?那个不辞而别的又该是谁?毕竟,这个世界谁把谁真的当真,谁又会为谁真的心痛?都是阶段性的,此一时彼一时的事情。
据说这首歌是18年前就被唱起来的,今年却突然“火”了,我想这绝不是偶然,“物以稀为贵”,情亦如此!这恰恰证明了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现代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也更向高的层次发展,毕竟真爱无敌,毕竟追求美好的事物是人类最初和最后的归宿。毋庸置疑,牧羊人的故事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本,一个典范。
愿真爱无伤,愿人间没有哭泣。愿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爱情故事在一首歌里永生。
牧羊人,如果可以,待到来年花开遍地时,我一定约朋友同来可可托海看你。
牧羊人,待到花开遍地时 我来可可托海看你
发布时间:
作者:常红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