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作者:杨昊天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一、镇巴民歌历史源流
我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远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在狩猎、搬运、祭祀、娱神、仪式、求偶等活动中开始了他们的歌唱。民歌是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各民族文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汉中自古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俗,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有通山歌(又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小调、号子、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等)以及盘歌、儿歌等,情趣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川楚之风,分布在镇巴、南郑、勉县、留坝、宁强等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镇巴民歌。镇巴民歌历史悠久、曲调丰富、种类繁多、风格迥异,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艰苦单调的劳作中,需要精神调节,需要宣泄情感,需要娱乐。山林沟壑、田间地头,一声山歌,忧愁全无。优秀的民歌则越传面越大,词曲越固定,世代传承。与劳动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民歌不计其数,民歌把全部的人生画卷展示得淋漓尽致。镇巴地方语言近似于川北,民歌的运腔规律也是如此,但其调式结构与川北相去甚远。镇巴四声或五声徵调式较多,具有独特的文化交流形态。镇巴依秦望蜀傍楚,历来受秦川文化的熏染、荆楚文化的浸润、巴蜀文化的涵养,因而在文化形态上形成了以我为主、博采众家之长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