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一抬头,老父亲谢世近4年。重读父亲25年前给我的家书,我已不再青春,正迈入知天命之年。
岁月蹉跎,追忆成殇。
重读父亲25年前给我的家书潸然泪下
2020年10月24日晨零时28分,周六,我在外出差。三周前,我找到父亲曾写给我的两封家书,随身携带,想有时间再读,无奈琐事缠身未能如愿。
夜深人静,重读父亲的家书,我端坐在沙发上,双手捧着信笺,就像父亲来了,正坐在我对面,与我促膝而谈。
这是一封挂号邮政快件,邮戳时间清晰显示:1995年12月4日,郑州当地邮局签收时间:1995年12月8日。
我知道,这是父亲骑着家里唯一一辆老飞鸽牌自行车,赶了15里土路,到邻近的高陵县城(如今西安市高陵区),专程多掏钱挂号邮寄的,确保当年远在异乡的我能早日收到家书。
一刹那,这封家书打开我记忆和情感的闸门,一泻千里!
第一次收到父亲的信是1993年9月底,我刚踏入大学校园的一两个星期的事情。当时,我高考两次落榜,第一次远离家乡只身到陌生大都市求学,妹妹主动放弃高中学业去深圳打工,弟弟放弃中学教育名为回家务农,实际帮衬多病年迈的父母,举家负债仅为供我一人能有所出息!
当时的我前途渺茫,内心煎熬不知所措。父亲的信令我百感交集!字里行间尽是关爱与教导的肺腑之言,让我在选择人生道路后更加坚定了信心,加倍感受到了亲情无穷的力量!
从求学到步入社会,父亲前前后后共给我写了有四五封信,我都一直保存着。遗憾的是,在城市里如候鸟迁徙一样来回搬了四五次家之后,留下来的只有两封信。
首次离家出省父亲的家书给我无尽的力量
25年前,23岁的我第一次踏上东去列车,来到陌生的河南大地。在郑州邙山区偏僻的“亚细亚军校”,接受4个月的全封闭式军训!
每当夕阳西下,遥望家乡方向,我独自偷偷抹泪。乡愁归处,纸短情长。
事后多年我才知,父亲的这封信是和母亲商量后,趴在老家小木桌上花了几乎整个早晨才“一气呵成”的。
信是用蓝色钢笔书写的,父亲的字依然是那么遒劲有力,依然是那样的熟悉。收件人地址永远锁定在当年的河南省郑州市黄河迎宾馆亚细亚军校。
父亲给我的信整整三页,绿色的方块格子纸,是父亲从我们当学生时留下来的作文本上整齐裁剪下来的。信笺上非常干净整洁,没有一个涂抹点。正如父亲的为人,做事严谨,做人小心谨慎,好干净整洁。
首页第三行有几个字明显模糊,显然是许多年前我的泪水打湿的。
“程斌儿:辛苦了!”
25年后,当我再次读这封家书,耳畔响起了父亲生前亲切的话语:“你第一次出远门,爸妈能不操心?只是家事尚忙,不便复信,望谅解。”
“在不到一个多月内,先后收到你两封来信,爸妈的心情及家里所有的亲人们别提多高兴!也为之放心。”
“换句话说,就是‘人和’。好的天时,优越的地利,方显人和之重要。这是长辈们期望于你的。”
“纵观天下,哪个做父母的不期望自己的儿子成才?虽然你在读书期间即步入社会之时,爸妈是为了难,吃了苦,是为了儿子(你)的前程,我们心是甜的。”
“最后勉励你几句,望牢记:自古家书贵千金,寥寥数句慰儿心;立志四方男子汉,亚西亚炉去炼金;要吃苦来果甘甜,教诲牢记父母言,努力工作永向前。”
感恩生活,以念穹苍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当父亲突然驾鹤西游,我在漫长煎熬中恍如浮沉,体味人生无常和无奈。
不知不觉,曙光透过窗帘照在酒店房间,天亮了。我郑重地将父亲的家书在挎包里珍藏好,准备踏上新的工作征程。
父亲已千古,当儿女的一定要照顾好母亲才是最重要的,而传承好家风,对子孙后辈来说尤为重要。
“做事先做人;要与人为善;耕读传家,知书方可达礼……”
“懂得感恩,铭记帮助过你的人,不要总惦记着你曾帮助过谁。”
“家和万事兴,兄谦弟方可恭,与人相处,一定要尊敬老师长辈爱护晚辈。”
“种田就要实实在在,不能糊弄庄稼。如果糊弄田地,庄稼就会糊弄你!人生也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这封家书是父亲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是平凡却伟大的父亲对子女爱之缩影!
我想将这封家书传给我的儿子,让即将大学毕业的他也能读懂祖辈对父辈深沉的爱。
这,也权当作是我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吧。
时光未央,岁月静好!
感恩生活,以念穹苍!
(作者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华商报政法资深记者、华商报咸阳融媒体负责人)
尘封25年的一封家书
发布时间:
作者:程 斌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