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潼关县:1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贫困发生率降到0.39%

发布时间:   作者:宋光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宋光)11月12日,中共渭南市委宣传部召开"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推动乡村振兴"系列新闻发布会潼关专场,潼关县委副书记唐娴就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通报。

IMG_5784.JPG

唐娴介绍,潼关县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片区县,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031户15958人,贫困村14个,历年脱贫4687户15479人,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末的13.43%下降到0.39%。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3149.08元增长到2019年的9722.53元。今年剩余贫困户343户478人已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现行标准下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将实现全面脱贫。

全县共投入资金10771.18万元,实施产业类项目150个,发展花椒12万亩,软籽石榴3万余亩,建立扶贫合作社27个。以种养业为基础,采取自主发展补助、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实现了1831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中长产业扶持全覆盖。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38个,总装机容量1871.6千瓦,历年累计电费收益177.74万元,带动贫困户373户。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275笔2814.6万元。深化订单种养、产业托管、股份合作、土地流转等带贫益贫模式,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贫困群众既享受产业分红,又获得务工和托管等收入,受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不断增强。

大力开展就业扶贫,鼓励县域内各就业扶贫载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全面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摸底调查,建立贫困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台账,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和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认定社区工厂和就业扶贫基地各6家,开发公益专岗130个,特设公益岗位99个,保洁、护林、交通和光伏等公益岗位252个,组织各类技能培训1464人次。通过线上招聘、开通外出务工专线、点对点输出等形式,共帮助8892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实现了有劳动力贫困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的目标。

对333户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脱贫的贫困户,统筹运用各类社会保障政策兜底扶持;教育扶贫精准到位,全县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贫困户家庭学生精准资助率达到100%;全县27个行政村都有标准化村卫生室,配备基本医疗设备和合格的医务人员,贫困人口参合疗率和大病保险率达到100%;全县农村低保覆盖率从2.76%提高到5.61%;594户危房改造户和387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全部入住,贫困户住房安全鉴定率、安全住房达标率和饮水安全达标率均达到100%。全县共投入资金6026.47万元,实施基础设施类项目147个,27个建制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实现村村通客车,动力电和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基础设施有效改善,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开展专题宣传教育,累计举办扶志扶智专题讲座300余期,讲习活动636场次,“村村行”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新春故事会”等活动120余场;建立爱心超市26家,引导贫困群众通过主动参与劳动、获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等方式,改变“等靠要”思想。开展最美系列评选表彰活动,累计表彰“脱贫致富之星”45名、产业致富带头人30名。组织回乡教师、大学生开设“假日课堂”,关注留守儿童,提供各类辅导,引导贫困儿童树立“学习改变命运”“知识就是财富”的价值取向。全县“崇尚劳动、脱贫光荣”的氛围不断浓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唐娴表示,下一步潼关县将坚持“四个不摘”,强化“三督一考”,持续推进责任、政策、工作落实,进一步加大产业就业扶贫、教育健康扶贫、消费扶贫、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和兜底保障力度,不断完善巩固提升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编辑:小树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