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中国第十一届曲艺牡丹奖在网上公布的第一时间,朋友圈就看到了陕北说书艺人熊竹英获奖的消息,内心里犹如触电般为他高兴与激动,一个基层曲艺工作者能从全国394个参评演员中脱颖而出,着实不容易,每一次获奖的背后饱含更多的是不为人知的辛酸与付出,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熊竹英已过不惑之年,他接替过老一辈陕北说书表演艺术家的旗帜,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他不断吸收着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艺术,也虚心向民间艺人们学习。这十几年他先后荣获陕西省第二届陕北说书“十佳艺人”、陕西省第八届艺术节群星奖、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入围奖等多项奖励,并被授予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榆林市“青优人才”等荣誉称号。他说让他内心最激动不己的事就是2018年2月1日参加中共中央国务院举办的春节团拜会的演出工作,他和陕北说书、苏州评弹艺术家们历时四十多天,共同合作完成了新创曲艺节目《看今朝》的演出工作。习大大在观看演出时,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声,直到现在还在不断地激励着自己,他说他觉得作为一个民间艺人最不能丢的就是艺术。能在有生之年给习大大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艺术那是多么光荣和荣耀的事情,能登上人民大会堂表演说书,那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情。他内心里觉得他很幸运。他说他一个农村山里娃,能把陕北说书从乡村庙会说到人民大会堂,能从民间艺人而成长为“守”艺人,能荣获曲艺牡丹奖真是幸运里的幸运。
生活里的熊竹英不善言辞,纯朴而笃实,不玩心眼,更不会溜须拍马、弄虚作假,他低调、沉稳,他只知道认真对待领导交待的工作和任务。上世纪九十年代,陕北说书大师张俊功的说书红遍陕北大地的角角落落,说书如同一股暖流或是春风一样吹进陕北白于山区的一个叫沈家壕的小村庄,十八岁的熊竹英听着张俊功的录音磁带,内心感受着艺术“润物细无声”的涓涓细流,他不止一次地在说书紧、平、慢、快,抑扬顿挫的节奏里陶醉,他恋上了张俊功,他也恋上了陕北说书。有一天,村子里突然来了一名走乡串户的说书艺人——贺四(艺名),他说书的声音和节奏里明显带有张俊功的味道,所有听书的人如同被他施了魔法似的静悄悄的侧耳倾听,一场书说下来,听书的人依然安静如初。贺四后来就成了熊竹英的老师。
从师学艺后的熊竹英白天跟随师傅出山劳作,晚上听从师傅的教授练习技艺,有时是早晨边干农活边和师兄弟们练习对词。这样的日子,他练了两年,也坚持了两年。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珍惜每次和师傅同台演出的机会,无论是炎热难当的夏天,还是数九寒天的冬季。两年后该出师了,熊竹英却又陷入无尽的迷茫之中。他迷茫不是说他没有场子,而是他的内心世界里仍然想跟着师傅继续学习说书技艺,他明白自己文化和学识的浅薄。一次,他和师兄一道去外县的一个村子说书,书没说成,反遭受了出师后的第一次“白眼”。现实与理想之间永远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当你满怀激情地去拥抱生活时,生活有时会给你丢个冷脸子,你还不得不用心做好事情。现实永远比理想残酷,那就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沉下心来,用心做好自己,不撞南墙哪有回心意啊。
熊竹英沉下气,又被师傅返聘回去当了弟子,虽然每天仅有3元钱的工资,但他很满足。他从师傅那里学会了更多的传统经典书本,传书有《呼家将》、《小八义》、《安公子投亲》等,记书有《花柳记》、《五虎传》、《温凉鐕》、《善寺亭》等。书本是一个说书艺人安身立命的根基,熊竹英深知其理,所以他每到一个地方,会很细心地留心、留意去学。艺多不压身,如果说传统是树根和枝干,那么,要想让它枝繁叶茂,强根固本方为上策。熊竹英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不断吸收新的表演元素。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说的: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2007年,熊竹英迎来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参加陕西省举办的第二届陕北说书大赛,凭着扎实的功底和出色的表演,他荣获了陕西省“十佳陕北说书艺人”的荣誉称号。那年,熊竹英还是个农民,还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从全省116个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那一刻他感觉鲜花和掌声竟然是如此的鲜艳、响亮。之后,他被多家单位和个人邀请说陕北说书,他欣然应允。他参加了西安市烟草公司的演出,参加了榆林春晚、中央电视台第十五频道的演出。2009年,他被横山县以特殊艺术人才招考进入全额事业单位,开始了他的专业演职生涯。
熊竹英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进入单位后,他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代表单位、县、市参加了无数次展演、展示活动,在艺术上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也得到了更多权威人士和艺术家的悉心指导,他获益匪浅。熊竹英2016年6月受邀参加第九届巴黎中国曲艺节,2019年4月受邀参加了乌兹别克斯坦首届“巴赫希国际艺术节”暨民间口头说唱艺术节”;熊竹英多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录制与演出工作,并多次荣获国内、外各类文化曲艺类大奖。2017年的冬天,当他得知陕北说书与苏州评弹一北一南两种曲艺要进行合作、融合表演时,熊竹英和大多数吃瓜群众一样,他觉得不可能,完全是两张皮,没有先例,融合简直是雾里看花。苏州评弹吴侬软语,以细腻见长,而陕北说书粗犷激扬、富于变化,表演风格大相径庭。一南一北两种曲艺形式的融合被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曲艺家协会提上了议事日程。2017年腊月,熊竹英被文化部叫去开会,会上他用G调清唱了一段陕北说书,著名作曲家孟卫东听了后,告诉专家和领导们可以融合。
融合得到了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李立山、胡磊蕾作词,陈勇谱曲,《看今朝》作品应运而生。四十多天紧张而激烈地排练,开头的融合一次一次失败,语言沟通的困难,调口不协调等等一系列问题,专家的每次把脉和意见,都是艺人们学习和思考的方向。他们要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要将失败整合成为成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团拜会上的演出得到了习大大的叫好称赞,胜过千言万语。熊竹英回忆说,四十多天的排练是他这一生里接受过的最好的训练,团拜会的演出是他今生最大的幸事。
今年受疫情影响,群众文化活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熊竹英以一名艺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创作、编排了陕北说书段子《全民动员打赢疫情保卫战》,网上点击率短时间内得到了20多万次。疫情期间他并未闲着,熊竹英开通了自己的快手平台,主动、自觉的走进横山区第二小学进行曲艺授课。当获知曲艺牡丹奖的比赛通知时,他和他的搭档们夜以继日地辛劳排练,精心准备,沉着应战。山西省长治赛区比赛时,他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他的心里攒着一股劲,他想尽自己最大的本事完成比赛,他不想辜负组织和队员们的期许。
当得知自己获奖后,他更没有骄傲,他说他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比起获得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刘兰芳、苏统谋、邢晏春们,他仍然是个学徒娃娃,哪里敢奢谈艺术。谈到今后的打算时,熊竹英想了想说:“他最大的愿望是多培养几个学生,多为陕北说书做贡献 。”
我相信一个勤劳、务实的基层艺术工作者,他会将他的理想进行到底的,我也相信熊竹英一定能实现他的美好愿望。因为他学得了说书唱曲的筋和骨,必然也会恋着说书唱曲的。
全媒体记者 惠刘艳 李娟娟 通讯员 谢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