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易地扶贫搬迁 后续扶持帮致富

发布时间:   作者:李济朴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李济朴)10月20日,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负责人出席并介绍陕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有关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十三五”时期,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原则,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居住在自然条件严酷、生存环境恶劣、发展条件严重欠缺且相对集中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农村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到生存发展条件较好地方,并通过产业、就业、培训、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系列帮扶措施,确保搬迁群众既要“搬得出”,又要“稳得住”,还要“快融入”,更要“能致富”。

会上,陕西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刘迎军介绍,自2016年“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启动以来,陕西省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持续用力推进。目前,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建设已全面完成,24.93万户84.36万搬迁群众全部实际入住,应腾空收回旧宅基地22.11万户、拆除复垦18.3万户的任务全部完成。在全国率先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不动产登记工作,已为2.87万户搬迁群众完成办理不动产证。累计筹集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497.98亿元,已拨付到位各县区493.92亿元,有力保障各类任务全面完成。产生增减挂钩节余指标80273亩,完成交易60286亩,收益166.3亿元,有力助推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

陕西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坚持把推动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放在首位,以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稳定脱贫为目标,叠加各类脱贫措施,围绕产业培育、主体带动、技术帮扶三个方面,狠抓政策支持、产业配套、指导服务、集体经济关键环节。出台“3+X”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开展菜单式指导,分类支持陕南、陕北、关中做优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乡村旅游和电商扶贫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以安置社区为中心,全面落实“三单一卡(就业岗位菜单、就业状态清单、劳动力资源账单和搬迁对象脱贫明白卡)”,初步形成了社区工厂式、依托园区式、依托景区式、劳务派遣式、公益岗位式、三产服务式等“社区+”稳定脱贫模式。全省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0.65万人,公益性岗位在岗贫困劳动力3.02万人;全省243个800人(或300户)以上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全部设立公共就业服务站或窗口;支持建设新社区工厂601家,培育就业扶贫基地134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06万人;组织当地国有企业和产业项目对接,大力拓展本地就业空间,在省内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19.84万人;累计培训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12.28万人。

同时,为了真正让搬迁群众在新家实现经济能够立足、身份能被接纳、文化能够融入、权益能有保障。5年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坚持高质量规划搬迁选址、高质量建设安置住房、高质量建设基础设施,同样向搬迁群众高质量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在医疗和养老方面,由财政参合补贴,把所有贫困户纳入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并提高贫困户适用新农合和大病保险的报销比例。目前,全省搬迁群众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比例达到100%。

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陕西省接续保障群众既有权益。通过鼓励土地流转经营等办法,确保群众原有的耕地承包权等原有收益不断档、国家补贴有延续;对腾退出来的旧宅基地,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全部复垦或复绿,有效增加耕种面积或生态空间。通过搬迁不仅解决贫困问题,而且持续巩固全省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十三五”以来全省搬迁已复垦复绿18.25万户6.34万亩,复垦复绿率99.86%;迁出地区腾退出来的土地指标,通过全国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调剂流转,有效筹措偿还前期搬迁贷款。5年来,全省实施增减挂钩指标调剂流转6.03万亩收益166.3亿元。

陕西省始终坚持“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初心,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就业是核心、产业是根本”,以及“先业后搬、以业促搬、以岗定搬、订单搬迁,人、地、房、业精准对接”的工作理念,并被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吸收采用。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陕西省建立抓手、完善措施、打造亮点、强化基础,推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健康有序发展。在全面工作上,全省推广“精准搬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工作模式,以精准搬迁实现人、地、房、业有机对接,以精确施策强化先业后搬、以业促搬、以岗定搬、订单搬迁,以精细管理加强社区建设、激发社区活力、建设社区文明,构建覆盖全过程、各环节的政策体系、操作体系、保障体系、语言体系。在部署安排上,鉴于全省集中连片贫困区、自然灾害频发区、生态脆弱保护区“三区叠加”的实际,突出以易地扶贫搬迁为主,统筹推进避灾搬迁、生态搬迁,合力彰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脱贫措施,做到“搬前精心谋、搬中抓配套、搬后快速跟”。在推动落实上,实行“三份协议一次签、三项规划一体编、三类建设协调推、三就措施配套跟、三方力量同发力”的“五个三”工作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搬迁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开展“三问三解三促进”(问需、问计、问效,解民忧、解民疑、解民困,促人岗对接、促服务跟进、促实际入住)工作,有力保障目标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在示范引领上,自2017年起,在全省各地精心打造了100个省级安置社区建设服务和后续脱贫的“双示范”典型安置社区,形成了以汉阴县“138”工程为代表的,一批具有陕西特色的“社区+”脱贫模式。研发了涵盖省、市、县三级的移民搬迁工作信息管理平台,走在了全省脱贫攻坚信息化工作前列,为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夯实了基础。


编辑:庞阿倩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