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作者:惠刘艳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惠刘艳 通讯员 白艳峰)10月15日,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30余名学生深入清涧县老舍窼便民服务中心王宿里写生基地,拜65岁的非遗传承人——“柳匠”朱集忠为师,向老人学习编筐技艺。
“编筐是每个务实的‘庄稼人’必备的技术,以前家里的生活用具大部分都是自己动手做,现在社会发展了,生活用具都是在超市买塑料的、铁的,编筐技艺快要失传了。”朱集忠说,“今天,我很高兴能为大学生讲解编筐技艺,希望大家能认真学习,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传承下去!”现场,朱集忠在大家动手实践之前,首先讲起了民间编筐的历史,俨然一副大学教授范儿。
“用脚尖踩住筐底,一手轻轻拨开经线,一手将柳条一上一下变换插入,就这样重复这个动作……”为了使得朱师傅与大学生们交流起来方便,王宿里写生基地负责人张清江临时当起了翻译,为大学生们用普通话讲解编织技术要领。
等大学生们完全理解之后,朱集忠把大家分成若干小组动手实践,他自己在几个小组之间穿插指导。
徐诗语是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2023届的一名本科生,此时,她和她的小组同学正认认真真的学习编筐技艺。
“想不到这么复杂的技艺竟然是每个农民必备的技艺,劳动人民真的好伟大、好有智慧。今天我一定要把这个筐编制完,带回去留作纪念。”徐诗语说
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李荣苇老师告诉记者:“我们在采风途中了解到当地的编筐技艺后,专门邀请朱师傅来给大家讲课,希望大学生们能从民间文化里汲取营养,激发出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