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营商环境内循环经济专题考察调研活动在西安举行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9月19日,由《小康》杂志社主办、西安国维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2020营商环境内循环经济专题考察调研活动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

今年以来,国务院密集发布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硬举措”,在强抓落实的“号角”下,对地方政府的政策响应能力、落地执行力、创新服务能力都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康》杂志邀请国家相关部委领导、经济专家、营商环境研究学者、企业高管在西安市鄠邑区开展营商环境内循环经济专题调研活动,梳理和解决一批群众和企业反映集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在上午的圆桌座谈会上,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求是杂志社原秘书长盛天启,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周为民,国家审计署原金融审计二局副局长连启华,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副司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研究员方言,北达规划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王平,《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西安国维淀粉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玉宝以及其他企业代表出席并发言,座谈会由《小康》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殷云主持。

高明光认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离不开改善营商环境的问题。改善营商环境要诚心诚意、脚踏实地、持之以恒。而发展内循环则要发现新的消费热点和亮点,把内循环的“蛋糕”做大,扩大内需。

贺铿就构建国内大循环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进一步进行市场化改革,发展“亲清”政商关系。二是企业家要创新品牌,发扬工匠精神,要有诚信。三要有核心技术、新技术。四是调节收入分配,提高购买力。五是发展民营企业、小企业,要相信民营企业。

盛天启认为,只有好的营商环境,企业才能发展起来。营商环境包括两条,一是确定“行政权力干什么”,要为企业服务;二是文化环境,这是重要的“软环境”。

“营商环境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改革的问题,即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的市场体制。”周为民认为,营商环境包括法治环境、政策环境、意识形态环境。

连启华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要有打持久战的态度,而改善营商环境、推进经济大循环是重要的战略举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要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不断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方言认为,创造营商环境、修改国家有些法律条例时要把握好对外开放和国家安全的平衡。其次,要考虑政策的连贯性。而“法律是硬件,执法人是软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关键是看执行法律和政策的干部敢不敢担当,对政策理解得深刻不深刻,否则懒政、怠政给营商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比政策还要严重。第三,企业家也要有契约精神,加强诚信。

关于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王平指出,一些政府为促进企业投资出台了很多规定,但有些规定是无效的,有的朝令夕改的。他认为政府需要有一套互联互通大数据基础系统,解决精准决策辅助问题。此外,政策自动兑现系统也很重要,用系统自动兑现政府的相应优惠政策。

最后,西安国维淀粉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玉宝呼吁,关注地方营商环境的提升,使企业能够在好的营商环境下,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编辑:子墨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