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办、国办打出“组合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   作者:齐敏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12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近日出台的多个和老师息息相关的政策。其中包括: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以及中编办会同有关部门就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出台的有关政策。这些都是为了落实去年年初中央下发的4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而打出的一套“组合拳”。

减掉中小学教师不应该承担的 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

《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聚焦中小学教师不合理工作负担,从为什么要减负,怎么来减负,重点减哪些负,以及由谁来减负这四个方面提出了20条具体的举措,这是贯彻中央为基层减负精神,回应基层教师负担过重呼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文件明确要减掉的是中小学教师不应该承担的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具体分析了四个点。

第一个点,要减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设置上我们要抓规范,除教育部门以外,其他部门不得自行设置以中小学教师为对象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确需开展的要商教育部门,按照程序报批后才能实施。评价上要重实绩,坚决克服重留痕、轻实绩的形式主义的做法,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务APP(应用程序)等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者录制视频等方式来代替对实际工作的评价。不能工作刚刚安排好就马上开展督查检查评比考核,清理上定目标,经过清理,确保对中小学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清理后保留的事项要实行清单管理。

第二个点,要减社会事务进校园。主要有六个大类,对扶贫任务要充分利用校园和课堂,通过扶智方式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多做贡献。对重大专项任务确需中小学教师参与的,由教育部门严格按照要求依程序统筹安排。对城市创优评先任务,原则上不得安排教师们上街执勤或者做其他与教师职责无关的工作。对街道社区的事务,要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情况下,积极吸引中小学校参与社区建设的相关活动。对教育宣传活动,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融入教学安排,不得重复安排。对于强制摊派无关事务的,我们要坚决杜绝,不能随意让学校停课、出场地、出人参与举办有关活动。

第三个点,要减报表填写工作。规范精简各类报表填写,避免教师重复报数据,多头填表格。规范教育统计和调研工作,针对中小学教师开展的调研活动,需经教育部门同意并部署。提升数据采集的信息化水平,要健全各类教育信息数据库,努力做到一次采集、多次使用,让信息多跑路,教师少跑路。

第四个点,要减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从严规范借用行为,对于借用中小学教师参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任务的,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情况下,应经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同意,并报同级党委审批备案,借用期限原则上不超过半年,从严规范培训活动,除人社部门依法依规开展的培训以外,避免安排中小学教师参加无关的培训活动。

教师顶风违纪严重的要终身禁止从教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从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的全过程,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保障等五大方面提出了15项举措,健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文件总体突出“新”“实”“全”的特点:一是“新”。首先是以新思想引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其次是适应新形势。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人才培养和教师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再次是解决新问题。针对新形势下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新问题、突出问题,坚持综合施策,专项治理。二是“实”。通过日常的教育引导,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探索教师更能接受、更易转化成行动自觉的有效方式,出实招,讲实效,使广大教师保持本色、追求高尚。我们同时也要正视仍有个别教师顶风违纪的现实,通过严格的监督考核进行约束,通过严肃的处理措施坚决惩处,使违规者付出代价,严重的要终身禁止从教,切实起到警示震慑作用。三是“全”。首先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想政治学习和师德素养提升面向全体教师,没有例外者。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其次是全社会。《意见》第一次对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要求,从提高教师地位、保障教师权利、加强尊师教育、鼓励社会参与等各方面提出了系统的举措。

同时,文件还对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保障进行了部署,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求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意见》和2018年11月出台的新时代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结合在一起,构建起完备的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体系。

盘活用好现有事业编制资源 优先满足中小学教育需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近日中央编办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关于进一步挖潜创新和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出台了有关政策意见。

今年以来,四个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调查研究当前中小学教职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是在人员编制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总的要求是:要坚持总量控制,增减平衡,在现有事业编制总量内按照标准及时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满足发展需要。要坚持优化结构,统筹调剂,综合需要变化动态调整不同地区城乡、学校及学段间中小学人员编制的配置,提高使用效益。要坚持存量挖潜、保障需求、盘活用好现有事业编制资源,优先满足中小学教育需要。要坚持创新管理,丰富供给,通过购买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等,推动中小学教育提供方式的多样化。重点从优化资源配置、统筹事业编制、创新管理方式三个方面入手。

陕西:进校园活动泛滥,根本还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

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汇报了陕西省为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有关情况:第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作为整治漠视群众利益专项工作的重点,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解决教育系统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扎扎实实把减负工作一抓到底,务求实效。

第二,深入开展排查,全面摸清和建立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清单,较为全面地掌握了目前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的五类情况:一是各类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多;二是各种社会事务进校园多;三是填报各类报表事项多;四是非教学培训种类繁多;五是一些地方党政部门长期抽调借用教师。我们进而梳理出增加教师负担的四大类非教学任务:一是法制、禁毒、垃圾分类进校园等专题教育类;二是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活动类;三是“光盘”行动,扶贫帮困、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类;四是平安校园、绿色校园等评估检查类。这些活动自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往往到教育系统开展缺乏统筹,缺乏分类,而且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使广大教师难以将精力聚焦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工作当中。

第三,深刻检视整改,从思想根源和对标治理上确保教师减负工作取得实效。教师负担重,既有教育系统自身的原因,也有治理体系不完善和治理能力不高等深层次原因。进校园活动泛滥,根本还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为确保教师减负工作取得实效,按照中央“基层减负年”的统一部署,我们坚持抓部署、抓治理、抓监管,从思想根源上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确保减负真正取得实效。

第一,抓专项部署,确保深入推进。第二,抓对标治理,确保落地见效。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制定严格控制涉及学校的检查评估项目、实行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制、精简规范各类填报工作、严格控制借调教师、规范各类教师培训等“五类措施清单”16项整改措施。第三,抓督导监管,形成长效机制。抓紧制定陕西省的《实施意见》,争取尽快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强力推动,落地见效。



编辑:高思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