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里的军人

发布时间:   作者:微 心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故乡不大,三四十户人家,百人出头,插在盘山公路的上沿,沿路簇成四个小堆,晚上电灯一开,仿佛山上散落的星星。 
  不大的村子里,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闯独木桥的人多,考学出去的平均每户都有,比率全镇数得上;二是当兵的人也不少,几乎占了村户的三分之一。姥爷就当过兵,是我认识的最老的军人,不过姥爷很少提及当兵的事,只有在酒醉八成的时候,在我这个调皮蛋追问之下,会眯起眼,圪蹴在炕上,绘声绘色讲一番。原来姥爷是国民党的兵,而且是“兵溜子”,是国民党时期,专门替人服兵役挣钱的专业户。可想而知,姥爷为了多挣钱,基本上是当了兵就逃,逃回来再去当,前几次基本上是地方军阀征兵,还比较顺利,最后一次是当时的西北军征兵,姥爷逃跑被抓,差点被枪毙,好在有老上级怜悯,放了姥爷,让立功赎罪,结果姥爷临阵脱逃,捡了条命,后来就再也没敢去当兵,认认真真地当起了我的姥爷。 
  爷爷没有当过兵,但是却有军人的气质。有一件珍藏的黑色羊皮大衣,外黑内毛,长及小腿腕,一顶羊皮暖帽,在太师椅上一坐,感觉就是杨子荣的原版,许多年后看电影《智取威虎山》,总感觉杨子荣就是爷爷。爷爷脾气火爆,年轻时候叛逆,被爸爷赶出家门,在深山老林锻炼,爸爷去世之后,才回到故土。农业社时期,不服集体管理,爱挖药材搞私人经济,没有被少割尾巴。将近七十岁的时候,还跟一个小他三十多岁的小伙干过架。去世也像战士一样,从树上摔下来,伤重过世。 
  伯伯爸爸多少都有些文化,没听说有当兵的事,父亲那辈的年轻人,最时兴的是当兵。那时候,上大学太难,一池学生鱼,跳出龙门的一个两个就非常不错了。大多数高中毕业的孩子,不是当兵就是当了民办教师。六爸和七叔就是典型代表。六爸是有文化底子的,大学就差几分,落榜回村,先当了几个月的代课教师,与我们才混熟,就去部队了。 
  六婆不识字,拿着六爸寄回来的信让我读,我只有背过脸去读了!信里面写的,全是六爸三个月集训的艰苦难熬,记得最深刻的一句,“叫弟弟们以后再不要去当兵!”后来六爸三年复员了,以前的书生气消失了,霸气和刚毅表露无遗,不久,六爸就去乡镇任了武装部长,后来,六爸一路高升,副乡长,乡长,书记,虽然最终六爸因为性子过于刚烈,没有任过县上大局的局长,但是,六爸给村里争取修了唯一的生产路,村里人记着六爸呢!六爸还有一件事也变了,就是把自己的三弟送到了部队。七叔也是高中毕业,比六爸年龄和个头都小一些,不是同家族,所以叫叔。年轻时候就威武,个头不高,肌肉发达,做事果干!一次把母亲等邻居掐苜蓿的篮子没收,不是七爷出马,一点邻居面子不给,硬是扣着不放。关键是苜蓿是七叔家种的牛饲料。七叔在保家方面硬朗,在卫国方面更英勇。七叔共上过三次战场,都是请愿去的。上战场之前,七叔就是排长,之后,七叔成了正营,七叔治军严格、廉洁无私、果断勇猛,战场上的他,绝对是英模之列。可惜七叔后来婚姻受挫,识人不真,千里之外娶妻,中年前途无量之际,精神崩溃,以校官收场,在干休所度过余生。表哥也算成功的军人!高山出俊鸟,天生标准美男,加上入伍前在乡镇锻炼两年的经历,在部队给师长做警卫员,学得一身本领,最终被选为佳婿,为人处事妥当,生活技能精通,在部队时管理后勤供应,以校级军官复员到省城,干到省厅副职领导退休。 
  故乡还有一个军人家庭,按辈分应该叫叔。大哥服兵役复员后,做了民警;小弟服兵役复员后做了乡镇领导,干事风生水起,思想过于超前,最后弃政从商。不得不说的一例,是邻居兄长辈一位军人。自幼父亲过世,母亲老好善良,兄弟俩撑着家!哥哥靠自由恋爱成了家。弟弟靠“最可爱的人”赢得了姑娘芳心,最终战场过来,练就一嘴好说辞,最喜欢醋溜普通话讲述战场精彩场面,时不时夹杂几句粗言粗语,生活也猴子掰苞谷似的,一阵子在故乡,一阵子在媳妇娘家……这就是生活,真实的存在。文字的力量,总比不过生活的多变,人生的浮沉,生命的抛物线谁也预料不了。故乡的军人们,大多就像火热的军营一样,呐喊着轰轰烈烈的,有一条不错的臻于完美的曲线,还有一些前半段高潮迭起,后半段骤然跌落,还有一些,就像我的伙伴那样,高中毕业、参军、复员、下岗、务农、贫困户,孤独地提前到另外一个世界报到,留下亲人们永远扼腕感叹……

编辑:庞阿倩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