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作者:编辑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吴起泥塑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两汉后随着庙堂的兴起,泥塑工艺得到了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唐代大兴佛寺庙宇,泥塑工艺达到了顶峰。到了宋元、明、清、民国时代泥塑工艺继续发展,流传不衰。“文革”时期,在“破四旧”的冲击下,泥塑工艺处于沉没期,20世纪80年代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泥塑工艺得以重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民间艺人。
吴起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黏性而又细腻的土,需经过捶打、摔、揉等工序方能使用,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或蜂蜜。吴起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吴起泥塑造型质朴,色彩对比强烈。
主要作品有真武祖师塑像、关公塑像、龙王塑像、财神塑像、土神塑像、娘娘塑像、药王塑像、十二美女塑像、五谷天明塑像等几百尊优秀作品。其作品形体美观、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稳重大方,棱角分明、形影相映,有艺术观赏与信仰供奉相结合的特征。
现已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编辑:高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