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作者:编辑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高陵洞箫艺术是在继承民间传统管乐器演奏技巧的基础上,从清同治年间,通过胡学忠、胡道满两代艺人的不断创新,吸纳秦腔、曲子、关中道情等姊妹艺术精华的部分而独创的洞箫演奏技法,以“双音代唱、喉音、上颚音、颤音、滑音、打音”为主要演奏技巧而享誉乐坛,解放后,经胡道满、胡永汉、胡天民的继承发展得以有效地传承。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陵洞箫技艺发祥地,地处关中腹地的高陵县渭河以南的耿镇村,濒临渭河,属渭河洞箫艺人胡永汉(右)和胡天民合奏冲积的平原沙滩地,地势平坦,交通发达。为高陵洞箫艺术的成长,创造了良好、静适的环境。
高陵洞箫艺术能用洞箫充分地表达秦声,传达秦韵,胡道满所独创的“双音代唱”吹奏法是把秦腔唱法的彩腔唱声和箫吹奏运气指法技巧巧妙融合在一起,然后注入箫管,而发出的音乐效果,使洞箫低沉的声音突然放大,让听者产生错觉,如唢呐浑厚响亮,形成多支洞箫合奏的希声,又恰似梆笛声和板胡声一样豪迈粗犷,具有强烈的穿透震撼力;“喉音”就是在吹箫的同时,喉咙同时发声,“吼”唱一个旋律,与箫声形成和声,给人一种边吹边唱的感觉,显得格外的雄厚有力。胡道满把箫艺从传统的低沉、苍凉、绵长的演奏为宏亮、明快、欢乐的演奏,其箫音婉转悠长、醇厚有力、圆润清扬、美妙动听。
高陵洞箫艺术,经过胡学忠、胡道满、胡永汉、胡天民的传承发展,箫音的静适、娴雅、低沉、悠缓、缠绵与其经常夜静时品箫于渭河河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将渭水的潺潺流吟,有机地吸纳于箫中,达到境随心造,熔冶自然的效果。
编辑: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