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公戏

发布时间:   作者:编辑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陕南端公戏,俗称“坛戏”“对儿戏”,因其行头简易,一包袱可携,故又称为“包袱戏”。端公戏主要流传于陕西省南部的南郑、西乡和城固、镇巴、宁强三县的部分地区。勉县、留坝、略阳、安康和川北、陇南地区也有流传。

陕南端公戏是由上古先民的跳傩逐渐演变为巫师(现称端公)在“庆坛”中唱歌跳舞娱神娱人的一个地方剧种。据专家考证,该剧种也是陕西唯一的“傩及祭祀戏剧”。端公是人们借以求福的对象,常用作迎神、庆坛、禳灾、祛疫时演唱的“跳坛戏”,多以驱邪、逐魔、祈福、还愿为表演内容。后来端公戏逐渐引进和融汇了“大筒子戏”的音乐唱腔和部分剧目,还吸取了当地丰富的山歌民谣与民间舞蹈,淘汰了一些颂神歌词与祭祀节目。至清咸丰、同治时期,端公戏已完全形成,不仅积累了自己的剧目,而且伴奏也趋于完善,表演上已有了生、旦、末、丑的行当。解放后,端公戏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创作了一批反映新生活的作品,受到群众的喜爱和欢迎。端公戏现已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


编辑: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