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德的所闻所想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一位学生家长这样一段话:他说他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所以考上高中后被编在了火箭班。孩子和他交流时说,老师对同学们不一视同仁,对有的较为偏爱,给他们排好座位,课堂上提问的机会多,批改作业也细心,有时候还给他们开小灶“偏吃偏喝”。私底下有同学说,这些同学的家长都去过老师家,给老师“意思”过。听了孩子的话,他坐不住了。他想,老师如果不关心孩子的话,孩子的学习会跟不上别的孩子的。于是,他便去学校拜访了老师,想了解一下情况。见了老师后,在交流中老师向他提了个问题,说:我一个人带了两个班的课,百十号人,我为啥要对你娃特别关注呢?看来,这位老师真是启发式教学的高手。家长听着他的提问话中有话,立马受到启发,知道这是老师暗示着要东西,便跟老师告别,去商店买了近千块钱的礼品,再次登门与老师沟通。老师看到家长的礼物不菲,客气了几句便笑纳了,而且还对家长说,你今天能来和我沟通交流这是对的。其实,你早就该来了。后来的情况是可想而知的,他的孩子很快地进入了老师偏爱的阵营。 
  听了这个故事,我首先为这位老师毫不遮掩的厚颜无耻感到吃惊,他颠覆了我对新时代教师师德的认知。我在学校工作了近四十年,当过教师,当过班主任,担任过学校领导。在这几十年的工作中还没有遇到过这样能把启发式教学从课堂转迁到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而且运用得那么自如精巧,立竿见影。这样的教师不提拔重用,那领导真是“有眼不识金香玉”了。我已退休十七八年了,对教学工作已经陌生了。我一直以为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绝大部分人的师德是过硬的。他们恪守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是不会贪不义之财的。所以我对网上的一些揭露师腐的案件,老认为那是个案,不足以影响教师的整体形象。甚至当听到有人把医生叫“白骨精”,把教师叫“眼镜蛇”时,感到有失公允,为医生和教师感到委曲。现在看来,我真的是老朽不堪落后于时代了。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看作是君子三乐之一(其他两乐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和无愧于天、无怍于人)。遇到好的,如火箭班这样的生源,那是老师的幸运,是求之不得、要好好珍惜的。应当更加认真地“传道授业解惑”,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可是现在却有老师把这些英才当成了“人质”,把手伸向了他们的家长,从那儿去捞“救命”钱,使英才变成了摇钱树,教师变成了黑心的“绑匪”。这样的教师还谈什么师德师风!这是教育的悲哀,学生的不幸。难怪这些年来,常有师生关系紧张的案例发生。但愿我听到的这个故事也是个例,如果这样,那则是学生之大幸,教育之大幸。 
  退一步想,如果真的是现在师德已经衰落得不成样子了,到了师将不师、校将不校的地步(其实,在我看来没有这么严重,绝大多数老师还是师德好、师风正的)。但是,只要有关部门坚持不懈地抓师风整顿,抓师德建设,我想教育界一定会恢复一片蓝天的,师德师风一定会纯洁清爽、蔚为大观,受到人民群众欢迎和点赞,一批批的精英、学霸将会从校园里走出,成为国家的栋梁,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才智、发光发热。

编辑:张瑞琪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