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发布时间:   作者:晗香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祖父从家乡富平出发,赶着马车顺着丝绸之路,一路向西,沿途神秘的驼队与祖父的马车辉映成和谐的画面。清脆的驼铃和赶车人的吆喝声,回响在古丝绸之路上。经过四十多天的艰辛跋涉,祖父到达甘肃省的酒泉市,祖父在那里经营商贸。 
  父亲和他的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妹妹都是在酒泉市出生的。父亲出生的时间是在公元一九二八年三月五日,在那里,在那片祁连山脚下深情的沙土地上,我的父亲度过了天真的童年,有趣的少年,还有那夹杂苦涩的青年,父亲和兄弟姐妹无数美好的成长记忆都留在了这座小城里。 
  因为生意需要,祖父乘坐马车沿着丝绸之路奔波在陕西和甘肃之间。祖父的马车,在这片沙土地上,在这条悠长的丝绸之路上,都留下深深的印迹。祖母36岁那年因为难产,永远的长眠在了祁连山脚下的那片沙土地上!绵延祁连巍峨,茫茫戈壁深情。那里有我的亲人(父亲大哥的一家至今留在酒泉这座美丽的城市)。因为有这么多的牵挂,父亲对于养育他的这片沙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无论父亲日后走到哪里,对于祁连山的沙土地都怀着深深的眷恋,从青年到中年到老年,直到生命的尽头! 
  父亲当过几年兵,在部队有过许多有趣的经历,那时担任班长的父亲,敢于担当,给他的战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父亲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也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波折,26岁那年,父亲随祖父回到了家乡富平,得到了家乡淳朴的父老乡亲们真诚的帮助,为此父亲一直怀着深深的感恩,并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回报着!回报着家乡淳朴的乡亲们! 
  在合作社期间,父亲聪慧好学,优先掌握了裁剪缝纫技术,那燕子尾巴似的剪刀在案子上灵活地翻飞着,缝纫机在父亲的操作下,自如地缝纫着,三尺讲台,父亲也是桃李满天下。父亲于一九五一年,在富平曹村镇开设了第一个缝纫部。在此期间,他与母亲结为连理,得到了外祖父一家热情无私的帮助与支持。外祖父一家人淳朴善良,这样家庭出身的母亲,集智慧善良贤惠美丽于一身。在以后的生活中,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们的生活,不知有多少次,我们的父亲和母亲累倒在了裁衣服的案子上。不知有多少个深夜,我从睡梦中醒来,看到的还是父亲母亲忙碌在缝纫机前,昏黄的煤油灯照着他们的疲惫的脸,过了好久他们转过来发现我醒了,慈爱地看着我,轻生说:“缝纫机声音太大了,又把你吵醒了。”然后就温柔地拍拍我,安慰我再次入睡。 
  父亲做事情一丝不苟、严谨负责的态度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好评,大家都尊敬地称父亲为:老裁缝师傅。在家乡只要一提起南段的老裁缝,上了年纪的人没有不知道的,乡亲们以能穿上父亲做的中山装骄傲,对他的手艺赞不绝口,父亲对于服装款式、大小、做工的精细都很讲究,一直严格要求,直到老年。 
  父亲一生养育一子四女。父亲对孩子很严格,教育我们要有责任感,学会担当,同时父亲也很疼爱我们。还记得父亲用手量我的小脚丫,他撑开手掌,尽量地伸长拇指、食指和中指,放在我的脚掌上认真地测量,痒得我咯咯地笑个不停,穿上父亲买回来的漂亮合脚的凉鞋,我开心地蹦跳着,幸福弥漫了我的童年。父亲喜欢给我们做饭,偶尔从母亲手里抢了和面盆,和面、醒面、抹油、拉面,每个细节一丝不苟,做出的拉条子细致、匀称、光滑、劲道,炒了蒜薹肉丝拌好,给我们端来,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父亲眼光里闪烁着的是慈爱和幸福。那种眼光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后来我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儿女,对于我们的孩子,父亲见了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他们做好吃的,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父亲坐在那里,眼光里闪烁着的依然是我们熟悉的慈爱和幸福。 
  父亲一生勤劳,生活简朴,家里的院子及庄前屋后都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父亲为人热情,大方好客,来了客人,父亲就拿出自己平时舍不得吃的好东西招待,看着客人吃,心里能高兴好久。父亲常教导我们:待客丰盛,过日子节约。父亲为人率直,爱憎分明,有他自己鲜明的个性。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经历了风霜雪雨的父亲,一个脸上写满沧桑的父亲,一个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的父亲,一个因为劳作手关节变形的父亲,一个被儿女们深深爱着的父亲。

编辑:张瑞琪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