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陕爱吃面,关中西府人尤其爱吃面,吃得痛快、酣畅,谓之“咥”。没有肉没有菜不要紧,捞上一碗雪白的燃(ran,二声)面,浇一勺滚烫黄亮的菜油,在葱花上“滋啦”一泼,顿时满屋子葱香味!盐搁得重重的,醋调得酸酸的,辣子放得汪汪的,再剜一疙瘩臊子肉,捏一头大蒜,门槛前一圪蹴,把头一偏,长长地挑起一筷头,红亮、筋光,连吞带咽,一老碗燃面三下五除二就咥完了,再盛一老碗面汤,“咕嘟咕嘟”一气喝下,原汤化原食,撂下老碗,站起身子,揉揉肚子,一句秦腔冲口而出:“嫽扎咧!”“咥饱了,喝好了,咱跟皇上一样了!”
这是老陕吃面的真实写照,一代一代的“老陕”就是这样知足常乐,这样以面条为主食,人老几辈“吃面”过来的。从现代营养学角度来说,显然吃得不够科学、合理,比如一个人一天食盐不超过6克,菜油、大肉更应少吃,面食含糖高,少吃面多吃菜细嚼慢咽才是科学饮食,虽然当代“老陕”不全这样“咥面”了,90、00后“小陕”甚至不怎么特别喜欢吃面了,但凡“老陕”,骨子里的饮食习惯还是认可和渴望上述这种吃法的,科学归科学,习惯归习惯,小时候养成的饮食习惯往往会影响人一辈子的。享受美食不失为人生一大快事,比如我,吃面就是本人一天的幸福时刻。
老陕爱吃面,吃得细发,做得讲究,从和面、擀面,到切面、下面、调面样样不得马虎。过去,在农村谁家的女子或媳妇不会擀面,那是要被旁人笑话的。平凹先生的小说《浮躁》中的女主人公小水就是以一手薄如纸、细似线的做面好手艺而平添许多魅力,令男人牵肠挂肚,疼爱不已,也正应了那句老话:“要想留住他的心,必先抓住他的胃。”电视剧《白鹿原》中多次展现关中人吃面场景,尤其黑娃咥面那个酣畅淋漓劲,令每个“老陕”观众口齿回味,口中突然就似乎有了小时候吃妈妈手擀面的味道。
臊子面、油泼面、浆水面、麻食面、削筋面、旗花面、蒜蘸面……各有各的做法,各有各的说道。和面是第一道工序,水面比例得先把握好,扯面要和软,油泼要和硬,麻食要适中,揉到是关键,“三光”是标准:即和完面后要盆光、手光、面光。接下来就是擀面的功夫了,同样是手艺活,万万马虎不得,光擀面时防止面皮黏连的面粉就有好几种之多,麦面的、苞谷面的、淀粉的、糜子面的等等。为了把面擀得筋、光、长、韧,有在和面时给面里加盐的,还有给面里加绿豆面的甚至加搅团片的。做法更是多样,除擀外、可扯、可揪、可削,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面”。对于“老陕”,一天不吃面,等于没吃饭,可见吃面对老陕多么重要,可就是这“面”,吃出了关中人的粗犷健壮,吃出了陕西人的古道热肠,吃出了“横扫六合”、秦砖汉瓦,吃出了周礼诗书、秦风秦韵。
与陕西人做朋友,吃喝招待不用愁,一碗面就可以交待,若想摆阔,山珍海味、好酒好菜地破费也未尝不可,只是临末了可别忘了再给他来一小碗面哟,否则你这顿宴席算是白请了。
老陕咥面
发布时间:
作者:杨舟平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