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团队成员与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合影 本组图片摄影:戚东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江旭 董滢宇 马玉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现阶段,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打好脱贫攻坚战。农村合作社是现今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的主体,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7月23日,由本硕博五人组成的西安交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西咸新区开展“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活动,回顾农村合作社的创立和发展历程,深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合作社未来的发展走向。
团队首先来到咸阳市秦都区明新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向负责人王志敬了解合作社的基本情况。该合作社于2011年成立,主要经营苹果,生产比例达90%。据了解,该社对社员的带动辐射作用较好,社员由成立之初的不足100人增至目前300余人,去年已带动2户贫困人口完全脱贫。该社有政府的资金、技术、政策和人才做支撑,故发展情况非常理想。该社是本村唯一的合作社,于2015年荣获省级示范合作社称号。除了果品嫁接等技术革新和果品质量改良之外,该社凭借秦汉新城消渡村独有的土地和技术资源及新媒体时代电商的迅速崛起,主要对苹果进行大范围推广,并通过了杨凌果业专家的认证,使得果价从每斤0.8元增加到了1.8元,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益,人均纯收入五年内翻了两番,达到11500元。消渡村已从原来的贫困村变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果业合作社负责人向调研团队介绍果品
调研伊始,队员们连续敲开几家门做调研接连被婉拒之后,陆续碰到了几位热心村民表示乐意接受调研。通过问卷的方式,对社员入社后生活状况的改变及对合作社的看法进行了调查,了解到社员们入社后生活状况和满意度有较大提升。由于村内没有农贸市场,村民们采购和营销都很不方便,而合作社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更便捷、更优质的市场营销和技术服务。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农户的市场风险,提高了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谈判地位,从而增加收益。
调研团队成员倾听社员的看法并做记录
调研团队继续走访多家发展情况良好、带动作用较强的合作社。其中,成立于2008年的秦汉新城秦北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农民联合合作社的形式,将当地的各个合作社团结在一起,带动社员在减少农资成本并保证果品质量的基础之上,增加产量和收益。
合作社负责人王伟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向团队成员讲解了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及成绩。该合作社主要对桃、李、苹果、葡萄等果品实现产地直销,2017年销售果品8000多吨,销售额达600多万元,显著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并在当地有较高知名度。为了提高种植水平,该社还定期组织技术培训,累计培训果业劳动力6000余人次,促进了果品种植产业的联合发展。由于统一了生产、用药、施肥等环节,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规范化操作程序和标准化生产,使得产品质量有了可靠保证,获得更好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合作社的民主建设需要进一步增强,合作社的组织知识宣传普及程度有待提高,合作社占股份人员不多,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合作社负责人向调研团队成员介绍合作社的发展情况
习总书记指出:“农村合作社是发展方向,有助于农业现代化路子走得稳,步子迈得开。”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社仍是当前农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小农户在各方面实力雄厚的企业面前,处于弱势地位,而此时,以“农户+合作社+市场”的模式构建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恰巧能解决这个问题,建立合作社不仅可以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还可以降低生产资料的采购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农业相关政策,因此对“三农”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大部分合作社处于发展阶段,其组建领域不断拓宽,组织类型也在朝着多样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仍然面临一些瓶颈,如部分农民的参与度较低、不能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的发展道路等问题仍亟需解决。调研团队认识到,农业的发展在农村发展中举足轻重,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带动当地农产业发展繁盛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助力脱贫攻坚及解决农村的民生问题,尽管现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但还是要积极克服困难,相信合作社的发展具有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