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扶风学乐托管中心 陈文娟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宝鸡市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直播课程,主讲是边玉芳教授。课程主题是:复学后,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这次直播课如一场甘霖,舒缓了家长为教育子女而焦灼不堪的心绪。
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孩子们开学比较晚。我们忙于上班,只能让孩子在家“自由发挥”。于是,手机等电子产品就成了孩子的伙伴。整个假期下来,孩子的视力普遍下降了,还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以至于复学后跟不上学校的节奏。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一直以来学习还不错,可这学期成绩下降得让我瞠目结舌。为此,我着急地抓耳挠腮,甚至夜不能寐,但除了狠狠地训斥她一顿之外,剩下的只有无助。
说实话,活了半辈子,参加了很多次学习,没有一次是为了教育孩子、做个合格妈妈而学习的,想想真是惭愧不已!
带着种种困扰,我非常严肃地走进了公益大讲堂。边教授对后疫情时期孩子出现的各种“症状”以及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抽丝剥茧地进行了分析。我一边认真地听讲,一边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了“对号入座”。她讲得入情入理,我听得恍然大悟。
原来,孩子心理问题的频发,是各种因素叠加的结果。疫情的影响、季节的变化、学生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家庭矛盾等等因素都会引发心理问题。复学后,孩子难以适应规律的校园生活、生物钟紊乱、跟不上校园的节奏、产生逃避心理;学习动力减弱、依赖电子产品;担心学习跟不上、产生焦虑和不安;自我否定、封闭、拒绝交往等等,这些都称之为“假期综合征”。
我们应该“对症下药”,合理地引导孩子,与老师一起去帮助孩子,与孩子肩并肩地去解决问题。但是,有很多家长会忽略孩子的“情绪”,从而埋下了“定时炸弹”。边教授讲道:通过调研发现,家长第一关心的是学习成绩;第二是身体健康;第三是安全问题。极少有家长关心孩子的心理问题,这是细思极恐的事实,值得我们深思和反思!
我们总是把孩子当作是另一个自己,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孩子身上。大家普遍追求: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从小就失去了自由,周末和节假日,不是坐在各类补习班里,就是奔走在去补习班的路上。全家人拼尽全力给孩子创造物质条件,但也给孩子套上了重重“枷锁”。
我们很少静下心来帮孩子分析错题和失误。当孩子出现错误时,我们常常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火冒三丈地教训孩子,甚至还会动手打孩子。渐渐地我们会发现:越是大声吼孩子,孩子越是出错;久而久之,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其越来越叛逆。
边老师讲,她曾经把一位家长训斥孩子的视频回放给那位家长看。家长看完后,潸然落泪了,她居然不相信自己平日里就是这样对待孩子的。那一刻,我也深深地感到愧疚!这不就是我的写照吗?我总是自以为是,好为人师,对孩子随意指指点点;我总是越俎代庖,替孩子做很多决定;我总是控制不了自己,肆意发泄情绪;我总是不懂宽容,语言刻薄!不知道从何时起,我竟然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听完讲座,我思绪如潮。我们总是把笑容给了别人,却对孩子常常“横眉冷对”,没有耐心;总觉得辛辛苦苦地工作就是为了孩子。虽然我有一颗爱他们的心,而且爱得深沉、爱得纯粹,但是,这样尖刻的表达方式显然是大错特错!想让孩子优秀,或许真的不需要做太多。温暖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和谐的氛围就已足够!我突然发现:曾经那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小尾巴”已悄然长大。她有自己的判断、思维和兴趣。我必须尊重她,做她的朋友,对她温和地说话!
孩子是花朵,温暖的话语是阳光,关爱的目光是雨露,只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她就会美丽绽放!为了我们的孩子能身心健康地成长,请从此刻开始,学会对孩子温和地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