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京是中国当代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画大家。他的创作理论和艺术实践对于当代美术具有坐标和引领作用。他的一些重要作品已成为当代美术史中的典范。
近年来,他又热心组织中国画走岀国门去交流展出,显示了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比自信,也侧面展现了他对国家民族的赤子情怀。他第一次把巴黎秋沙引入中国,使国内观众亲身感受到西方的先进理念和精湛的绘画技艺,在对比交流中让观众鉴别中西绘画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他有着“有容乃大”、“大邦者下流”的海涵气量和胸怀。在陕西省美协领导岗位将近十年,成绩有目共睹。尤其是长安精神艺术理论的提出及艺术实践取得的成就,我们以为既是他近十年来工作的一条主线,又是与长安画派一样能进入画史的一种时段符号。考虑到它将来在画史中的地位,拟对长安精神作一些系统的理论梳理,并作一些粗浅的评价,以便后人将来进一步的研究。
一、长安精神的提出和产生
(一)长安精神产生的背景
1、时间节点
2010年2月,陕西省美协第四届代表大会召开,王西京当选为理事会主席(该会25年末换届),这是继赵望云、石鲁、方鄂秦之后的第四届理事会主席。《王西京年表》清晰地记载这个时间节点。
2、政治背景
201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表。第一次提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这些新的表述和论断,是过去所没有的。它为陕西省美术指明了道路和展现了光辉的前景,也为王西京施展抱负提供了动力。
3、优秀历史文化背景
王西京说,“长安精神”即涵盖了历史文化的传承,汉文化、唐文化,我们还会想到阎立本、李成、范宽这些开宗立派的大家,还涵盖了“长安画派”的很多艺术精神,传统艺术伸向生活的这样的艺术主张,包括它的艺术实践 。要弄清楚长安精神的源流,有必要对这些问题作较为细致的回顾。长安自古帝王都,绘画书法盛极一时,半坡的象形纹和几何纹,鱼、鸟、鹿有抽象之美,西周的青铜器有纹饰之美,更有象形之美,汉唐的雄浑浪漫已成为中华文化的标杆。一时,名家云集,群星争耀。其中‘太宗时的吴道子、陈闳、韩干最为知名,更多的画家则是朝庭官员,在政务之余兼事绘画,如阎立本、薛稷、李思训、冯绍正、王维……’(见武原《略谈唐长安的名画收藏》),其阎立本的《步辇图》为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吴道子的‘吴带当风’是形容画风飘逸的首选成语,王摩诘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成为千古以来诗和画欣赏评论的标准之一,《历代名画记》的成书离不开张彦远对西京长安产生了复杂的情感(毕斐《张彦远所记唐代长安画家》)。宋华原人范宽是誉为北宋山水画“三大家之一”,其《溪山行旅图》被董其昌称为宋画第一。所有这些优秀的绘画传统,都构成了长安精神优秀血统和基因。
4、延安红色文化背景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党中央曾驻延安十三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是在延安发表的,也是在我国好长一段时间内文艺的指针。基于延安的政治意义和历史价值,反映在艺术层面也形成在整个文艺系统内能够承前启后的“延安传统”。延安美术的主要作品形式是漫画、木版画、年画等,很强的革命性和服务政治是它的时代特色,代表人物有古元、华君武、张仃等。值得一说的是,来自延安的石鲁,他的重要作品《转战陕北》《东方欲晓》《东渡》均来自延安时期他的印象。还有华君武、张仃后来都多次支持陕西美术。这些人和作品又为长安精神增加了红色的基因。
5、长安画派的直接继承
王西京曾想把“长安精神”称为“后长安画派”。可见,“长安精神”就是新时期长安画派的延续。长安画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在北方诞生的艺术画派。它以西北自然风物人情为主要载体,将新时期革命浪漫主义价值理想和阳刚雄伟美学思想相结合,非常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画派。起因是20世纪60年代,以赵望云、石鲁为首的西安美协国画研究室习作展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展出,引起了中国画坛轰动,被誉为“长安画派”。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口号,成为新时期美术创作的主张和方法。这中间有些细节笔者愿不厌其烦的回忆。北京展:1961年10月。参展画家有:赵望云(此时赵在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学习,有20余幅作品参展)、石鲁、何海霞、李梓盛、康师尧、方济众。全国美协为此专门召开了座谈会,王朝闻主持了会议,方济众、叶浅予、石鲁、关松房、华君武、华夏、吴作人、李苦禅、李梓盛、李琦、何海霞、郁风、秦仲文、康师尧、蔡若虹等到会。(见《石鲁文集》)。这次展览想探讨解决如何推陈出新的问题,所以称为“习作展”。上海展:1961年10月习作展移师上海展出。10月31日,由美协上海分会召开座谈会。理论组负责人吴永青主持会议,美术家黄幻吾、程十发、张雪义、蔡上国、孙克刚、邵洛羊等发言,给予石鲁等西安画家的创新之作以很高评价。(《石鲁文集》)石鲁在这次会上发言“关于传统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很大,是一个时代的美术动向。”
杭州展:1961年11月中旬,习作展移师杭州。浙江美协和浙江美术学院于11月16日下午在浙江美术学院召开了观摩座谈会。倪贻德先生主持会议,米恒有、王伯文、孙慕唐、大悲禅师、周天初等先生发言,这次座谈会潘天寿先生因事未能参加,后潘天寿先生专门与石鲁等人的座谈。潘天寿说:“你们在新道路上跑,成绩颇大,跑的好。从你们展出的作品看,可以看出都是从生活中来,勤于尝试,别创新格。确是直师造化的。”潘老还说:“你们的画,不受古人约束,不受传统约束,而是以造化为师,题材也是新的、都是来自生活,结合自然,并把传统的用笔用墨技法与生活结合”。以上是长安画派产生的简单过程和其在全国的影响,其“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成为新时代中国画创作圭臬。长安画派的言传身教也培养了陕西一大批新人,包括刘文西、崔振宽、江文湛、郭全忠、王有政、赵振川、王西京等人。王西京曾想把他们这一批人称为“后长安画派”就是这个原因。
(二)长安精神是陕西美术发展的需要,也是陕西美术新时期的灵魂
以王西京为首的第四届陕西美协理事会面临的局面:
1、机构状况
a、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虽然25年未换届,美协党组一直在运行。它的前身是西北美术工作委员会,由赵望云、石鲁领导,曾一度解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为“中国美协陕西分会”,石鲁为分会主席,这时会员已达400余人。全国六届美展,入选作品178件,金奖两件,铜奖6件。陕西是全国名副其实的美术大省,三届理事会以来,会员已发展到2600多人。七届美展入选144件,获金奖两件,铜奖10件,仍居全国前茅。
b、陕西国画院是陕西省政府文化厅直属的唯一从事中国画专业创作和学术研究的事业单位。1981年由方济众先生发起成立。有一支很强的专家队伍,张仃、石鲁、何海霞等都曾在该院任名誉院长并指导工作。苗重安、崔振宽、郭全忠、王有政、罗平安、张振学等人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获国家奖项有50余项。
c、西安美院。其前身是西北人民艺术学院二分部,1949年7月由山西临汾迁至长安兴国寺,更名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被列为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之列,全国八大美院之一,是全国三大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的名院,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尤其是有在全国有影响的刘文西、陈忠志、程征等学术带头人。还有以美院为班底的黄土画派,在全国影响大,甚至在世界美术界都有一定的影响。
d、西安中国画院。建于1985年8月,是从事中国画研究创作交流于一体的国家文化事业单位。有驻院和院外画家数百人,有创作基地和培训基地多处,学术成果丰硕,承担多项美术创作工程,代表人物有江文湛、王西京等。
e、其它美术院校及美术专业团队。有名的有陕师大美术学院、西北大学艺术学院、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等,代表人物有徐义生、刘星等。
总之,陕西美协当时面临问题是人员多,机构互不隶属,财政来源不一,各自为政,各自发展,迫切需要一个统一思想和机构来协调,棸合人心,才能产生最大影响和效应。历史选择了以王西京为首的陕西第四届美协理事会。
(三),长安精神与黄土画派的关系
黄土画派是继长安画派之后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绘画艺术流派。它是一个以人物画为主,由西安美院原院长刘文西所创立。它的产生背景是长安画派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商品经济大潮兴起,人们由英雄崇拜转为物质崇拜,人们已很少提及作品的人民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刘文西创建了黄土画派,他的人员组成由西安美院为班底。宗旨是“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根植黄土人民、表现时代、出精品。由于刘文西等人的努力,黄土画派也是被美术界所认可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尤其是强调作品的“人民性”,这一点具有特殊的时代旗帜意义。但它终究仅限于西安美院,具有学院派特质,不能包含陕西广大美术力量,局限了他们作用和力量。
长安精神的产生,其内含和外延更大,也与长安画派血缘更近。两者虽是平行关系,但长安精神的提岀更为科学。
二、长安精神的艺术实践
(一)、美术创作。
推出陕西美术人文千年重大题材创作工程,这个工程历时四年,完成160幅有学术质量的优秀作品,弥补了陕西重大题材的缺失。在第十二届国展中,沉寂了数年的陕西美术入选作品数量创历史之最,再现金奖提名行列,也有其他画种获奖。实践也证明长安精神对美术创作的促进作用。
(二)、大力搞好美术基础建设。
1、成立陕西美术发展基金会,引导社会资源支持美术事业。基金会成立,幕捐到的资金数量达2300万之巨。2、建设美术创作基地和建成少儿国际美术城少儿美术馆,面积达6386平方米,它是集少儿美术教育、学术交流、作品展览于一体的多功能美术场馆,在国内外有很高知名度。
(三)、设立长安少儿国际美术节,活动已办过三届,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少儿朋友。
(四)、建立陕西省美协骊山创作培训中心
骊山创作中心作为陕西美术基地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注重艺术精品的生产并及时发现梳理全省美术骨干和美术创作人员,是全省美术队伍建设的桥梁和纽带。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骊山创作培训中心被喻为陕西美术的黄埔军校,是由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西京倡议并自费创立,属国内首创。它及时梳理全省美术骨干和创作人员,通过培训来完善陕西美术事业的人才梯队建设。骊山创作培训基地自成立以来,已培养了60期优秀的画家学员。为全省各地区培训美术骨干近2000人,成为美术的骨干力量。作为陕西美协和各地市美协的重要交流互动平台,其在发现美术人才、了解基层美术的现状、传递中国美协的艺术精神、把握地区整体学术创作特色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增强了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的活力与凝聚力,促进了陕西美术事业的发展。
(五)、长安精神的展览与宣传
1、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联主办,陕西省美协、陕西省美术事业发展基金会协办的“长安精神——陕西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西安展览,共一百多幅作品,十六位画家代表。有刘文西、崔振宽、王子武、张振学、王炎林、王金岭、江文湛、王有政、张杲、徐义生、郭全忠、赵振川、张之光、罗平安、王西京、陈国勇。这次展览是继长安画派自1961年之后以整体面貌晋京展览,是陕西美术新时期的第一次大展,被誉为“颠峰呈现”。著名美术家邵大箴写了《在具有永久生命力长安精神的旗帜下》的评论文章,认为把他们联接在一起,使之具有相对一致的审美追求,是具有永久性的长安精神。
2、“长安精神陕西优秀中青年国画作品提名展”于2014年3月18日至3月25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联主办,陕西汉上至尊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协办。参展画家有:张立柱、乔宜男、余凡、刁呈健、王建树、张小琴、万鼎、韩莉、季秀伟、贺荣敏、宋亚平、邢庆仁、姜怡翔、吕书峰、王保安、刘西洁、李云集、延佳黎、丁素玫、王犇、郭茜、屈健、翟建群、白霜亮、邵泳、江天宇、孙宏涛、李娜、李玉田、石英、刘永杰、刘丹、杨季、晁海等人。之后在山东、江苏两省巡展,这是陕西省中青年画展第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昂扬奋进“长安精神”的展示。这次巡展获得巨大好评,也使中青年画家开阔了眼界。
3、长安精神“国外展”。
2011年9月,在莫斯科举办“长安精神一一陕西当代中国画作品展”;2012年1月,在日本福井美术馆举办“长安精神一一陕西名家作品展”;2011年4月,率中国美术代表团赴啥萨克斯坦、土尔其、意大利等国家参加丝路大型文化交流活动。近几年来,他还访问美国、韩国、印度、波兰、法国、叙利亚等几十个国家与地区。在全球语境下,寻找中国画表现手法和表现题材,拓展了长安精神的传播范围,扩大了长安精神的影响力。
三、对长安精神的试定义与评价
近十年来,陕西多次宣传长安精神,也喜欢谈论长安精神。王西京在接受《时代人物》杂志记者说:我们将要举办系列展览,都冠以“长安精神”这个名称。又说:我们把长安精神作为陕西文化的一个精神符号,作为陕西文化具有涵盖性的理论坐标提出来,作为我们当代的美术家群体,长安精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著名美术家评论家邵大箴又认为:“长安精神是旗帜”。所有这些理论,对我们认识长安精神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为了更料学的认识长安精神的实质,笔者试图用下列语言定义与评价。
长安精神是21世纪二十年代,以王西京为首的陕西美协第四届理事会提岀的理论体系和美术实践活动。长安精神涵盖了长安古代优秀文化传统,涵盖了延安红色文化基因。也涵盖了时代创新意识,着重继承了长安画派的创作风格和优秀传统,是在新时代对陕西美术理论、人员、思想的一次集中展示。它壮大了美术队伍,提高了整体素质,提高了陕西美术的知名度,是应载入陕西美术史的时代坐标和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