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有一独特之地,与时代脉搏同步跳动,见证着整个城市的工业化转型,承载着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这里就是幸福南路的“老钢厂”,其前身是陕西钢厂。于1958年建厂,80年代达到生产的辉煌和鼎盛。1988年,陕西钢厂转型停产,废弃的厂房再也没能发出轰鸣声,钢铁一代“铁在烧”的火热场景戛然而止,只留下空荡荡的厂房诉说曾经的“激情燃烧”。
一个有典型工业气息的老厂,经过改造,现已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校内。追寻钢厂的记忆,在当年的《陕钢报》上,有一篇《八小时与“红桃4”》的文章,“每逢厂里发工资之日,鄙人常见诸多年轻人相聚在厂内外、墙角灯下、三人一帮、五人一伙练上了红桃4,即便是盛暑酷夏,亦全然不顾……”工厂对于那个年代的人们,不单是工作,更是生活。当年的年轻人,恐怕如今已经两鬓斑白,只留下老照片见证在这里洒下汗水与激情的青春。
这个承载了过往的厚重和记忆的工业园区,现在已是西安城市再生型产业园区的代表之一,既体现了城市艺术活力和时代精神,又实现着文化延续与城市再生。其和半坡国际艺术区、大华1935,共同见证西安工业改造的成果。
泛黄的红砖墙壁、简洁大气的钢铁楼梯,酸洗池改造成的水景,车间轨道改造成的屋顶,做成了艺术品的废弃旧零件,一栋栋老厂房,一面面印刻着时光的斑驳墙壁……漫步在这座“重生”的老钢厂,很容易被这里的复古元素和浓浓的时代气息所感染。看似不经意置放的老物件、涂鸦、绿植、灯光、雕塑,随处又体现着现代设计感,时间与时尚融合交错。也许正是因为这与众不同的文化氛围,才引得不少创意企业和艺术家工作室纷纷入驻。
建筑是活着的历史,钢结构的复兴使得非常规场馆有了众多表现机会,老钢厂的很多建筑,都是十足的工业风,比如左右客酒店和国内独家以“声音”为主题的苏酶咖啡馆。大部分建筑的楼梯都是“钢铁炼成”的,墙壁和屋顶都保留了原有的钢铁架构。位置较偏僻的老钢厂,存储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但这里展现的怀旧是建筑本体而非造旧的家具或假古玩,其他元素也是风格兼容并包,有西洋的有工业的,有艺术的有校园的,有天井有猫咪,有六米高的窗户,有追光的舞台,有静享时光的老人和孩子,有并不喧闹却风格独特的小吃街……像极了一幕幕电影。
面对老钢厂的建筑,我想到博尔赫斯的句子:“空间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大,使它显得大的是阴影、对称、镜子、漫长的岁月、我的不熟悉、孤寂。”是的,在老钢厂感受到的正是它的空间设计感,以及因此带来的让每个人回归为真正自我的生命悦纳。在时间的孤绝处,或寂静或喧闹中,化身为质朴的器物……在这样的细品中,感受时光与命运之诗,摄取独一无二的匠心之魂。尤其当夕阳的余晖洒在这些钢铁建筑上,原本高冷的空间有了柔柔的暖意。
西安城市记忆博物馆也位于老钢厂的一座厂房里,这里收藏着过去几十年在这个城市里出现过的种种老物件,虽然并未有上百年的历史,但是,仍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岁月感。这一件件寻常生活物件,展示了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生活场景,把距现代西安人最近的老西安城的风貌展现了出来。
老钢厂的节奏本质属性是慢与静。事实上,生命最淳朴舒适的姿态何尝不是“放松”?爱一个人,我们会变得缓慢而天真。爱一种事业,同样如此,会舍不得狡猾和投机,宁愿以一种天真的匠心,去对待每一个细节,去完善每一个瑕疵。我经常会在此碰到摄影或拍片的团队,也许吸引他们的正是旧工业与历史碰撞而生的神秘、空旷和沉默,这种况味所有人的命运里都会经过。
老钢厂的侠骨柔情
发布时间:
作者:庞洁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