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法,别看简单,一撇一捺之间都是人生。”这是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因为家里穷,父亲没怎么上学,却特别喜欢读书,喜欢书法。
记忆中,父亲常常穿着拖鞋或者索性光着脚丫子,拿着快秃头了的毛笔在家里的水泥院子里写,一边写还一边念叨,“还是欧阳询的书法有力道啊!”
父亲的一手好字,在村里是很有名的,那时候没有印刷体的春联,因而每年到我家来找父亲写春联的乡亲特别多,甚至有些从年头就半开玩笑地找父亲预定了。而我也因为这,沾了父亲不少的光。调皮的我经常跟小伙伴嘚瑟,“你横什么呀,你家对联还是我爸帮你家写的。”
耳濡目染,我也喜欢上了书法。自然也少不了给父亲打打下手,每当看着父亲动笔,我就主动上去,帮着研墨、烫笔、铺纸。当时我并不知道父亲为什么不喜欢用市场上卖的墨汁,而是喜欢研墨后自己调墨的浓度。后来,我才明白,父亲是享受研墨带来的一种仪式感。
父亲说,别看书法就是拿着毛笔写字,这里面有大学问有大讲究。就拿毛笔来说,就有很长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对毛笔的称呼就不尽相同。比如吴国叫“不律”,楚国叫“聿”,而燕国叫“拂”,秦国叫“笔”。相传,笔是因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命大将军蒙恬对文具进行统一并推广全国而得名。
选择毛笔时,不要执着于其外观与价格,装饰华丽且价格不菲的笔未必好用。古人在选择毛笔时,看重的不仅是笔的做工与价格,更看重毛笔所蕴含的文化。
毛笔中有文化?我不解地问。
当然,人有四德“忠、孝、仁、义”,笔也有四德,就是“尖、齐、圆、健”,父亲进一步解释道。
“尖”是说一只好的毛笔的笔锋看起来要锐利。父亲一边沾水一边说,看到没?将笔湿润后,毫毛聚拢时就可以分辨出该笔做工是否够尖。“齐”就是将湿润的笔尖压平后是平整的,而不是像想象的那样中间长,两边短。毛笔“齐”才能“万毫齐力”,才能形成合力。而“圆”是蘸水之后笔肚圆满如枣核。这样蓄水量才大。“健”就是将笔毫重压之后再提起,随即就能恢复原状,这也是检验好笔的一种方法。就像人,不论受到多少压力都要保持自己的原则与底线。
小小一支毛笔,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文化,蕴含着无尽的人生智慧。
父亲说,书法要静以养心,写字时气机要非常匀畅,呼吸也要调匀,同时要心静,尤其是书写的一静一动之间,必须心无杂念。
尤记得上大学时,父亲送我一幅“静”字。现在终于明白了其中深意。
读书、工作,随着阅历的增加让我性格中的急躁少了,多了几分沉稳。
受父亲影响,我也特别喜欢空闲时间写写毛笔字,在笔与墨的融合中,写意人生。
父亲的书法情结
发布时间:
作者:曹彦强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