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刘青)12月15日下午,由西安市碑林区作协、西安古西楼文化众创空间主办的白忠德乡土散文集《风过余家沟》分享会在西安举行。
来自西安市碑林区作协、雁塔区作协、陕西金融作协、西安晚报、中国工业报、西安植物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财经大学、西安体育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等单位的60多位作家、评论家、读者与会。
白忠德是从秦岭佛坪走出来的作家,现为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碑林区作协副主席,曾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呀诺达生态文学奖等众多奖项。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的乡土散文集《风过余家沟》,是白忠德的第八本散文集,收录作品46篇,近14万字。
作品一经出版,即引来媒体、读者及各界的广泛好评。国内外30多家媒体刊发书讯、评论,读者撰写出评论、感想文章30多篇,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汉中市群艺馆联合召开白忠德作品研讨会,西安曲江书城举办《风过余家沟》读者见面会,刚刚荣获2019年度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集奖”。
分享会上,萧迹、杨新元、冯兆龙、岳红记、祁云枝、张勇、姚安、王亮、潘显福、陈益鹏、张波、胡颖、张彦梅、支燕等作家、评论家纷纷发言,梳理《风过余家沟》创作得失,为白忠德今后的写作把脉指路。大家对乡土散文集《风过余家沟》的浑厚质朴、悲悯情怀、责任良知、语言特点、“鬼魅故事”予以肯定,认为白忠德的散文“有一股蕴含着作者深情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让我们感受到秦岭深处那片土地的温暖和神奇,感受到那种刻骨铭心的爱”,其散文的特点和魅力就在一个情字,他用文字留住了余家沟,用真情打动了读者。西安市未央区作协会员、原西安市四十九中语文老师、年届八旬的杨新元老先生,从中国20世纪散文语言的宏观视野中,指出白忠德散文语言的独特魅力在于鲜活、形象、简洁、明快。杨老先生对作品中流露出的真挚情怀非常感动,现场朗诵起《风过余家沟》中的精彩段落,赢来一阵阵掌声。
白忠德最后深情地说,自己出过八本集子了,《风过余家沟》是最感满意的,甚至有点“张狂”,回到余家沟,写得很顺利,只用了一个多月,算是为生活了49年的村子做个交代,也是提高语言文学性的一个阶段性收成与检验。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一个从秦岭深处扑腾出来的中年人,拿什么证明自己的存在?咱没有其他本事,就靠这支听话的笔帮忙了。可于我而言,读书写作更是从骨子里迸发出的欢喜,一种精神的抚慰和召唤,好比老家吃的龙水,是从地下冒出来的,经年不断。
编辑:张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