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深处的血色浪漫

品读王成祥煤矿井下题材长篇小说《黑与红》

发布时间:   作者:杨智华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擅长写人物通讯、报告文学的煤矿作者王成祥,经过累年酝酿,最近推出了一部反映当代矿工生活的长篇小说《黑与红》。这部作品以创新的笔法,激情抒写,接地气、原汁原味,用最鲜明的时代烙印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向我们展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煤矿工业的历史样貌,揭开了矿工生活的神秘面纱,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矿山人物,成为工业题材创作领域不可多得的重要收获。当今中国文坛的大家纷纷给予关注和好评。陈忠实在作者创作期间这样评价:“这个作家长期生活在煤矿,他身在其中而不司空见惯,任然保持着对煤矿生活变化很敏感的一根神经,写出了反应煤矿生活非常好的文学作品。”贾平凹评价道:“王成祥的《黑与红》,是对煤矿工人的炭笔素描。文笔粗犷大气,率真又饱含深情,是一幅反映当代矿工生活的斑斓画卷。阅读它,就像用粗瓷大碗豪饮西凤酒,香在嘴里,烫在心头,热在脚底。”著名煤矿作家刘庆邦则以《抒写当代矿工的雄浑乐章》为题给该书作序,予以高度的赞赏与鼓励。

 

叙事式的表现手法使长篇小说创作别开生面

作品并未刻意追求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以叙事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逐渐展开。采取倒叙的手法由一个未成年的农村娃,生活被迫辍学在煤矿卖柿子开始,引发出对煤矿工业恢弘气象的震撼,对挣大钱矿工的羡慕和向往,以及为了不饿肚子、摆脱贫困成为矿工不屑的追求。随着故事的深入,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矿工形象依次出现。小说以煤矿工人中的特殊群体——农民协议工为主线,生动刻画了一群在800米深处用体力抗争命运,追求美好生活人的真实画卷,折射出煤矿特殊环境对人与人性的考验,故事生动鲜活,原汁原味,呈现出的是原生态的煤矿生活情景,毫不掩饰的揭开了黑色世界的神秘面纱,真实的裸露出矿工生命的底色。相比较传统的表现手法,也是一个独辟蹊径的创新。若论阅读感受,充满了自然、亲切的真实感。凡是在煤矿工作过的人,可以勾起万千思绪,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线条粗犷却激情燃烧的年代。若是你先前对煤矿一无所知,通过《黑与红》,展现在面前的又将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惊心动魄的新颖世界。得益于叙事手法的宽泛性,作品出现人物众多,普通工人、生产班长、队长、矿级领导、矿务局长以及省长,都有精彩亮相。涉及煤矿建设发展的信息量又非常大,我们可以从中阅知许多珍贵的岁月符号,它简直就是一段灵动着的历史实录,以点带面的反映出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煤炭工业的真实历史样貌,从中掂量到的是沉甸甸的厚重度和含金量。

匠心策划抒写煤矿工人艰苦奋斗精神的典型环境

文学作品是讲究典型环境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煤矿工人工作于地层深处,面临水、火、瓦斯、煤尘、冒顶等多种安全威胁,是一边生产一边与自然灾害作斗争,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十分艰险,因此被誉为和平建设时期的战场。煤矿工人本来就具有特别能吃苦、能战斗的品德,其本质就是艰苦奋斗精神,就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特征就是高危和艰苦,甚至流血牺牲。如何把这种特征表现好,就需要以政治的敏锐、客观的考量和艺术的高度,把要反映的内容设置在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典型环境中。作品中的鳌北煤矿,就是现实中的铜川矿务局王石凹煤矿。王石凹煤矿是国家“一五”期间由苏联援建的重点工业项目。由于设计上的严重缺陷,还未投产,主要生产大巷就发生大面积垮塌。苏联专家撤走,留下的除过主副井和"顿巴斯"电机车等一些基本设备外,整个生产场面就是一个破烂摊子。西安煤炭设计院几乎是重起炉灶,运输大巷大修大补,采掘机运通等生产系统进行重新布置。设计上先天不足,地质条件差,造成了特别艰苦的生产条件。王石凹人却急国家建设之所急,不但唱响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歌,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了名符其实的西北地区第一矿,成为举足轻重的煤炭生产基地。作者将王石凹煤矿作为作品中矿工群体的生活工作平台,就有了一个很理想的地位环境,更加具有了典型环境中描写典型人物的诸多优势。同时又把时间段设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国家实施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快速发展轨道上,对煤炭能源需求与日俱增。对于作为煤炭生产者的煤矿和矿工增加了压力和动力,煤炭生产开展的如火如荼。而当时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相当落后,矿工的奉献与牺牲也随着产量的不断加大翻番倍增。无疑为矿工提供了用武之地,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也为作者提供了创作的素材,表现煤矿工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源泉。特定时代背景的设置,创作的匠心,也符合作品的历史真实。与此同时,作者还把描写的重点放在农民协议工这个特殊群体上,更为作品增添了符合煤矿行业特点的人文环境,读起来耐人寻味,接底气。如此艺术匠心,也是基于作者对煤矿生活的谙熟,对这方热土的挚爱。在部队服役时,王成祥当的是国防工程兵,退役后又在煤矿下井,当采煤班长,不仅谙熟煤矿,而且很有感情,也是作者立志写矿工的根本原因。王成祥同志又长期担任中国煤炭报记者,撰写了大量反映煤矿改革开放以来煤炭行业变迁人和事的通讯报道、报告文学。作者长期深入一线采访,井下井下,采掘现场,都曾留下了他辛勤的足迹和汗水。曾有的矿工经历在王石凹矿得到进一步的深刻体验,矿工群体的苦乐悲欢了然于胸,塑造出了具有中国矿工普遍特点,又有王石凹矿工显著特色的群体艺术雕像,最终结晶成《黑与红》这部厚重的鸿篇巨制。

塑造了个性鲜明的矿工英雄雕像

作者的创作构思是把重点放在了看似平凡的小人物即普通矿工身上,刻画出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矿工英雄。马俊山是作品中着墨很重的一个生产班长,第一印象并不怎么好。“看上去有六十岁的样子,个子不高还驼背,身材矮小,体重超不过五十公斤,满脸胡须,两只眼睛老是瞟着看人,看着不正经,还有些匪气。大家都把马班长叫马寡子。声音大,爱女人。”而一旦深入马班长的故事,给予我们的是善良、敬业和英勇的心灵震撼和感动。作品告诉读者马班长首先是一位很优秀的农民,为了改变生存环境,和命运搏斗,半路出家成为一名下井的矿工。作者把视觉延伸到马班长当农民期间的大量背景,以此衬托人物形象,给读者一个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招工前在生产队当饲养员的时候,视集体财产如家产,把牲口当作命根子。小牛犊生病时他灌药服伺,几天几夜不合眼;为了保证牲口耕地有力气,在口粮短缺的情况下,将家里的粮食弄到饲养室喂集体的牲口,害得老婆天天挖野菜”。当了矿工环境变了,工作性质变了,但农民那种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品质没有变,他把那种大公无私、爱岗敬业的本色也带到煤矿。作者在作品中用了很长的笔墨描写马班长急难险重敢承担,有勇有谋善指挥,危险关头冲上前的精神境界与工作作风:在遇到特别困难的情况下,自己一马当先,敢于涉险出格。当工作面三分之一支架完全埋没,连续两个原班没出煤,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他凭着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胆识,一马当先虎口拔牙。首先要拔掉一根压死了的拦路铁柱,他一个人钻进去捆绑雷管炸药,拧动了放炮器。然后又冲在最前面,拔出了被炸坏的铁柱子,消灭了“拦路虎”,也侦察了顶板压力,然后就带着大家一节节清渣支护,一步步维护推进,只用了四个班的时间,把几乎报废的工作面抢救过来,使采煤生产恢复正常。事后工人们问你咋敢冒恁大的险,就不怕罚你个破坏生产设备,就不怕整个工作面塌下来?马班长说:“因为我仔细观察了,工作面周围煤都没采,顶板不可能大面积再次来压。再说,首先用炮崩柱子,也是在测验顶板压力呢!再说,规章是死的,人是活啊。是炸废一根柱子损失大,还是不能恢复正常生产损失大?领导处分,我不怕。”这是马班长的粗中有细,之于违章,还真是功大于过。也的确,在当时比较落后的生产条件下,遇到复杂的地质条件,有胆识的违章是如影随形的,凡是干过煤矿的人都有着同样的认同。在机尾回风巷被透水淹没威胁安全生产的时候,马班长带头脱了裤子,在齐腰深的冰水中抬出了被淹没的大功率水泵。待将积水排出,他已经在井下工作十六个小时了。马班长敢于坚持真理,对不懂生产或者不了解情况瞎指挥的领导,不管他官多大,当面顶撞甚至动粗。新任矿总工程师溪石彬对生产管理吃不透却主观臆断,在工人即将下井的班前会上,大讲他对生产的三大构想,这下惹恼了急着下井的马寡子。“马班长猛一下站起来叫道,溪总,你这话说给领导听去,什么构想不构想关我们屁事。工人是凭干活吃饭,耽误下井时间谁给工资?少给我们说没用的蛋球话。溪石彬万万没有想到,突然从哪里杀出了这个程咬金,让自己受到这般羞辱。他立即火冒三丈,拍案而起,你叫什么名字,我处分你。马俊山更是火冒三丈,一下子从椅子上蹦起来,用粗壮的手指着对方的鼻子,把嗓子眼调整到高八度,我叫马俊山,外号马寡子,你是个什么锤子,敢收拾我的人他妈还没生出来呢,你小子不信试试看。走,赶快他妈的给我下井,说完把门啪得一甩走了。”对待他们看不上的领导,不论你是啥级别,敢硬碰硬,弄得对方下不了台。而生活中的马班长又是另一个面孔,他会用低俗的话语在煤矿井下全是男人的世界里,打破恐惧与寂寞,带来欢乐与阳光。马班长老家有老婆孩子,在矿上还有相好的女人李巧凤。用他的话说,老家的是固定的,矿上的是临时的。乍一看,很不检点。但知道了原因,矿上人不仅不会误解他,还会多出一缕敬意。李巧凤的男人郭黑子是跟马班长一起来矿下井的老乡,吃不了苦也不管家,不知跑到什么地方鬼混。李巧凤带着女儿郭春娥找到矿上,被马班长接待并安顿下来。后来郭黑子不知犯了什么法被枪毙了,李巧凤觉得没脸回老家,马班长就托关系给在矿上安排了个干临时工的活。在李巧凤最困难的时候,是善良的马寡子无私救助的,也自然产生了感情。并不爱的男人郭黑子死了,李巧凤就倾情献爱,与马寡子睡在了一起。男有义,女有情,看是非法同居,实则是真正相爱。那个年头煤矿安全状况差,因此都说矿工是“穿寿衣,吃献饭”,是“死了没埋的人”,活一天享受一天,尤其渴望享受爱情的滋润。因此,谁有个风流艳遇,不仅不会引起非议,还会令人羡慕和欣赏,非常符合生活的真实。马班长的结局是死于一场冒顶事故。事故性质是违章操作,若论实情却是出于危急和无奈时的奋不顾身,富有英雄主义的悲壮色彩。马班长以胆识过人和奋勇当先的违章操作著名,最终也以这个桀骜不驯的特点命归原点。似乎是咎由自取,却丝毫不会引发反感,只会令人感动唏嘘。“不违章,还想出煤”,这是马班长说过的话,一心想着多出煤的马寡子,在遇到生产困难的时候,不顾个人得失违章作业,一次次化险为夷,一次次立下奇功,却最终未能闯过那道坎,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

陕北汉子贾正科是个没文化的老实人,甚至是见到生人连话也不会说的呆子。领着婆姨到矿医务室看妇科,闹出个笑话。医生问:“哪里不舒服?”他替婆姨回答道:“屄疼”。医生说:“是发炎了,最近不要同房”。老贾愣了半天也不明白,战兢兢问道:“啥叫同房?医生感到哭笑不得,扔了句”拷屄“,贾正科这才听懂了。糟糕的是他还把心得体会主动与工友们分享,害得大家笑疼了肚子。就是这么个傻傻的人,在井下那种恶劣的环境下采煤,却是一把好手,从来不会落在人后。最关键的是在危难时,舍己救人奋不顾身。这是倒班后的第一个夜班,徒弟陈忠启因为回家种地,又赶上紧倒班,精力不集中,再加上设备老化,老抛锚,不慎右腿被转动的溜子刮板夹住了。危急时刻,贾正科不顾死活的冲上前,将徒弟救了出来,自己的双腿却让死死卡住,惨烈牺牲。作品写到:“为了吃饱肚子,摆脱贫困,这个从陕北农村招工到煤矿的农村人,自分到鳌背煤矿的二十年七千二百个日日夜夜,几乎没有休过班,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人业绩,就连每年一度的先进个人也没有得过,这样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矿工,在灾难来临之际,在徒弟生命遇到危机的紧要关头,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毫无畏惧舍生取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还原生活本色,挖掘人性本质,张扬人间正气

作者注重还原生活的本色,使所讲述的故事原汁原味,真实生动。由于拥有丰厚的生活积累,对对煤矿井下这个特殊环境人物的刻画,场景的描写,显得得心应手,自然流畅。信手拈来,便是精彩有趣。“开始放炮了,咚咚咚,沉闷的声音震得缺口铁梁柱在颤抖,顶板小石渣和煤尘哗哗地往下掉。落在安全帽上,我们新工人已经胆战心惊,而老工人就像在地面上打赌开玩笑一样,毫无感觉,嘴里还讲着某某人回家见老婆的风流事。爽朗的笑声在八百米深处回荡,使新工人忘记了这是在煤矿最危险、最艰苦的工作面,感受到煤矿除了恐怖和紧张外,还有激情,有笑声,有乐趣,是一片纯情的黑色世界,置身其中,心里充满阳光。······直到梁班长从工作面出来,一边骂着狗日的脏话,一边顺手抓了把煤砸过来,大家才打住话题,像老鼠一样,纷纷进入到各自的岗位上。”从矿长到一线采煤组长,没有豪言壮语,全是接地气的朴实。对新工人做思想动员,队长和党支部书几乎都说同样的话:好好干,煤墙里面有票子,有媳妇。矿工以苦为乐的精神面貌,以及一线指挥员看似粗俗的作风跃然纸上,令读者犹如身临其境,只有亲切感。作者在对待挖掘人性的本质挖掘上,也很有特点。班长马俊山因为爱在井下讲黄段子逗乐子,才被大伙起了诨号叫“马寡子”。不了竟然马失前蹄,黑暗里错对下井支援高产的侄女开心取笑。发觉后羞愧得无地自容,直拿拳头砸自己的脸。从此后,再也听不到马班长讲黄段子了,实质上纯洁的灵魂、健康的人性显露无余。作者在这里故意卖了这么个关子,对刻画马班长这个矿工英雄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井下不说黄段子,不说粗话不会骂人,就不是真矿工。凡是干过煤矿的人都深谙其趣。煤矿艰险,如同战场。今天下了井,不知还能不能吃上明天的饭。既然是喋血战场,哪来的什么温良恭俭让。矿工又是爱情的饥渴者,只能把饥渴谝着过嘴瘾。在伸手不见五指的井下男人世界里,女人就是美酒,“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诗里的心态,就是煤矿工人的心态。再看这段澡堂子的骂娘话,“正说着,对面池子里有人喊,狗日的谁在看澡堂,我日你妈,水都臭成这样了还不换。这人连续骂了好几遍也没有人来。此时,骂人的人赤身裸体地从池子里跑出来,拿拖鞋砸在值班室的门上。这时值班室才发出声音,不要砸也不要骂了,从昨天早班到现在水管里没有流出一滴水来。我也没办法,要骂你骂矿长,要日你日矿长他妈去吧。”叫骂者气急败坏,被骂者并没生气,这种下苦人的怒火煤矿人都能理解,非常司空见惯。面对歧视并恶意侮辱农民协议工,还在下井偷懒睡觉的大学生技术员章林,生产班长王选怀、姚大勇、王彬甚至恶作剧的用炮崩的方式进行惩罚,并为此受到取掉当月超产奖的严厉处罚。看似无法无天的粗鲁蛮干,显露出的却是捍卫人格尊严的血性。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煤矿不光有农协工,还有形形色色的人,矿工子弟就是其中的一员。大多下乡当过知青,不少人还是中下层干部的子弟。吃商品粮的优越感,对农村人满眼不屑,内招当矿工的不甘,对生活现实的不满,扭曲成了怪胎,惹不起、难管理的刺儿头,工人称他们叫“八旗子弟”。“我们班就有一个叫黑蛋的工人,是内招的矿工子弟。由于看三级片在井下睡觉,工作面放炮都没有震醒。放顶班长王志胜眼看黑蛋头顶上的石头就要掉下来,一个箭步上去就把黑蛋踢到老空去了,结果石头没有掉下来。升井后黑蛋找王志胜算账,搞得班前会都开不成。”另一个蹲过监狱的矿工子弟廖有生,身高一米八,满身横肉上纹着龙凤,满眼杀气,第一天分到采五队,就放话说,局子里出来的,各位都识点相,成了不干活的霸王。班长姚大勇就以暴制暴,在井下命令他开溜子,升井后又猛揍他一顿。打服了,才治了他的恶霸毛病。不打不相识,竟然成了好哥们。事实上,矿工子弟多数是优秀的,只是一时情绪化。即是个别刺儿头,也慢慢转化过来。环境可以改变人,都是在同一个煤坑里下苦的弟兄,谁比谁能高贵多少?

对这样生活中真实的素材,作者不仅大胆采用了,而且合情合理,使所讲述的故事有声有色,很好的服务于人物塑造和主题深化。再说另外一个典型人物原海峰。原海峰是个文化程度高情商也高又会来事的人,反而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变成农协工里的另类。大家都在为婚姻愁的时候,他得到了漂亮的农村姑娘刘爱玲;大家井下流血流汗的时候,他得到矿长许德宏的赏识推荐到到矿业学院脱产进修。他学成归矿一步登天,成了矿长助理兼采煤五队队长,管这些一起来矿的协议工,而这些人根本就看不上的人成了直接管他们的顶头上司,不长时间又被矿务局破格提拔为新建矿井的筹建处处长,似乎德才兼备,命运也忒好,是横空出世的拔尖英才。其不然刚好是龌龊的另一面。身为采煤工的时候,他骗取了刘爱玲的痴爱。当采煤五队在肖伟光的带领下,创造高档普采工作面年产一百二十万吨全国纪录、夺得全国冠军队称号的时候,他通过背后运作,如愿当上矿长助理兼采煤五队队长。原海峰到处参加会议,大讲五队的夺冠经验。借着五队全国夺冠的势,又把他推到了处级领导岗位,事实上,采煤五队的劳动成果被他成功窃取,又把痴情献身的初恋情人,已经成为婚姻事实的妻子刘爱玲一脚踹掉,另攀高枝与矿团委书记魏秀霞结婚。是个不知不扣的伪君子。这一笔写得真实深刻。现实生活中,踏实苦干的老实人总被埋没,偷奸弄巧的不良者总会春风得意。一个个伪善者职位高升,大钱得挣,混得人模狗样。读到这里,不禁令人心生隐痛,感触良多。对官僚主义、腐败之风的危害,以及公平正义的缺失深感憎恶。而清风正气依然是作品的主旋律。肖伟光是科班出身的大学生,也是扎根煤矿数三十多年的生产管理行家。他由矿总工程师降为副总,又实际降为采煤五队的队长,却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五队才勇夺全国冠军。好在肖伟光最后被提拔,挑起了鳌背煤矿矿长的重任,实至名归,让人长舒一口气。作为行家里手和吃苦能干的农协工姚大勇,则由副班长到副队长最后任命为采煤五队队长。一批能干肯干的农协工骨干在井下这种非人的艰苦环境中,历练了意志有的还被破格提拔为班长甚至副队长,着实令人深感欣慰,也在情理之中。假如离开这些骨干,艰苦的井下生产是玩不转的。正是有了千千万万这些吃苦耐劳的生产骨干,才支撑起了中国煤炭工业的巍峨大厦。


王成祥和井下矿工兄弟在一起



矿工命运与国家相关政策调整有机结合,凸显出鲜明的时代烙印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煤炭能源的需求不断加大。随着煤炭产量的迅速提升,生产一线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针对这个新的情况,煤炭工业部适时调整用工政策,招收农民协议工的方式应运而生。所谓农民协议工,就是不改变农民身份的前提下,由煤矿招工把关、地方乡镇政府协调,工资收入的百分之十七由地方政府抽成,区别于固定工的煤矿生产一线工人。这种灵活的方式有效补充了煤矿生产力的不足,但也暴露了一旦发生工伤等意外事故与矿无关的协约缺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煤矿,煤矿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式管理,井下地质环境的复杂险恶,自然灾害如影随形,生产技术和安全保障比较落后,提高产量依靠人海战术,导致人身伤亡事故频发。因此,协约中的这个缺陷,就成为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个硬伤,也成为严重影响农民协议工情绪的后顾之忧。作品通过农协工陈忠启遭遇的“12.2”工伤事故以及由此引发的事件做出了惊心动魄的描述。师傅贾正科事故中牺牲,身后还背了个违章操作的责任处分,睡了口矿上打制的棺材派车送回陕北老家安葬,给了家属四千元抚恤金,后事就算了解。固定工师傅走了,但是重伤的农协工徒弟陈忠启还躺在医院里,高额的医药费就成了道无解的难题。医院催逼缴费,不然停止治疗。当地领队的干部却以人民公社正在向乡政府过度,机构和人员变动无人管理为由予以拒付。煤矿区队干部所能做的也只是发动职工捐款,农协工群体和他的老乡也纷纷捐款,但仍然是杯水车薪。采二队、采七队的农协工因此集体罢工,被激怒的农协工们还扒出了陈忠启被埋掉的断腿,冲进会场。鳌北煤矿陷入慌乱,矿务局所辖的百里矿区也震动了。在连夜召开的专题紧急会议上,局长范能源对有关领导进行了严厉斥责:“这是一件严重脱离群众,拿矿工生命当儿戏严重渎职事件。事故处理还没有终结,就这样对待伤者,这是造孽!你们给党、给人民把脸都丢尽了,问问自己的良心去吧?”事件强烈的震动了中央高层和省政府。《国家能源报》做了深度报道,激起全国性反响。省政府责令煤炭厅深入调查。农协工用工政策中亟待改进的问题,乡镇干部贪污克扣农协工提留资金的腐败问题一一浮出水面。在事件的直接推动下,省煤炭厅对煤矿使用农民协议工的政策作出大幅度调整,规定农协工由以前与所在乡镇签订合同改为与农协工本人直接签订,与正式工享受同等工伤医疗待遇,并与正式工同工同酬,还规定以每年百分之十五的份额转为正式工。事件以政府的切实关怀和政策调整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个调整后的政策又推广到全国,有效激发了广大农协工爱岗敬业、扎根矿山的决心和积极性,为农村人口向工业化转移,煤矿补充优秀劳动力铺平了道路,对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作品中的事件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甚至是作者的亲历。但经过高度的艺术提炼,文章就显得更真实冲击力的效果。使劳动者公平正义的诉求在煤炭行业得到合理解决,党和政府对矿工的关爱得到体现。过程令人震撼,结果让人欣慰,也使作品的时代烙印和厚重度大为增加。

《黑与红》讲述的故事曲折动人,头绪林林总总,笔者的品评只是森林中个树零枝。要想总览作品全貌,觅得其中神韵,还需从阅读全书的过程中仔细品味。历史翻过了沉重的一页,发展迄今,煤矿已经步入科技化、机械化、信息化的崭新阶段。回首峥嵘岁月,却能够给后来者以“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总而言之,长篇小说《黑与红》是一部难得的好书。既有很好的文学价值,也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之于工业题材相对贫乏的文学界,无疑更是绚丽的亮点和重要的收获。该书经《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后,市场非常看好。与此同时,由该书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也在紧锣密鼓地投入拍摄。一旦见诸屏幕,将是对煤矿工人英雄业绩和历史贡献的更广阔更深入的展示,也将使这部煤炭题材的文学作品产生更加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杨智华,长期担任报刊文艺编辑,陕西省能源化工作协副主席。发表和出版过大量的小说、散文和文艺评论,有文学、美术作品获全国、省(部)、市奖若干。主要著作有中篇小说选集《矿长的上午》,散文选集《走马千秋雪》,长篇小说《狼侠行动》、《春潭惊梦》)

 

编辑:尧文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