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读完《丽客行》这部小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小说的故事情节,而是大唐风情的文化再现,是作者对涉及到的各种生活场景所作的细致又生动、详尽又真实的描写。为了确保小说中的大唐文化元素真实准确,作者用了十年的时间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才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精美的唐代风情画卷。
大唐盛世是当时全世界仰视的盛世,是中国人无比自豪的一段历史,也是我们现在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前提。所以,在艺术作品中重温和再现大唐历史文化是非常有价值的。
盛唐文化是古代中华文化最为耀眼的华章。但是,要把文化这个词说清楚实在是太难了,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回顾》这本书中列举了欧美对文化的一百六十多种定义,可见要从理论上说清楚文化是件很难的事情。但是,众多学者达成了一个共识: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文化指特定民族的生活方式。从这个角度看,文学作品是展示和传承民族文化最生动的载体。
所以,要了解和传承大唐文化,首先要生动再现大唐的生活方式。在小说《丽客行》中,关于大唐生活场景描写占了很大的篇幅,这也许是我们今天读《丽客行》的现实意义所在。
作者从海量的历史文献中收集了大量唐朝时期人们生活的相关资料,所以在写作时,随着故事情节的演进,各种生活场景的再现信手拈来。作者在一波三折推进故事情节的同时,利用长篇小说容量大的特点,将大唐风情一幕幕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一是真实描绘长安都城的繁荣景象。小说开篇就为读者描述了长安南城的杏园、大慈恩寺、曲江池一带的美景,让故事序幕在真实的唐朝长安城景中徐徐拉开。
“大唐帝都长安,南北十五里,东西十八里,面南有三座城门,西边的叫安化门,中间的叫明德门,是整个长安的正南门,东面的叫启夏门。城内街巷方正笔直,经纬分明,除皇城宫城外,分割成一百零八坊,每坊四面皆有墙,有门按时开闭。启夏门内东边第一坊叫通济坊,北边紧邻的是通善坊,杏园就在其中,再北边是晋昌坊,其中宝塔森森,屋宇连绵,正是大名鼎鼎的大慈恩寺,东边有青龙坊、曲江池,温柔柔一泓碧水,隋文帝时开凿,其时叫芙蓉池。”
“杏园之名,隋代已有,一带高岗,遍植杏树。花开最盛之际,由城中远望,像是半天霓霞落在人间,灿烂蒸腾。周围新柳含烟,背后终南苍翠,连绵一带。山上高天,湛蓝如洗,几缕白云,变幻万千,此等美景,人世能有几回赏?”
这些描写不是作者凭空虚构的,而是在真实史料基础上的艺术再现。小说中还描写了唐代长安城的宏大壮丽。
“窈娘一行人站在乐游原上,举目远望,好一座宏大壮丽的长安城!
南边大慈恩寺塔,孤高耸立;杏园巨锦,粉彩霞焕;西南远处,又有两座木塔高于慈恩,直刺云间;城内到处绿树掩映,房屋参差,道路如带,湖塘似珠;西北方向,一大片金紫辉煌,楼台华丽,殿阁多彩,廊庑飞姿,正是皇内。”
大唐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范。国家军事强大,社会经济繁荣,人们安居乐业。小说第一章中对唐代百戏的描写也非常生动,那些热闹场面告诉人们,当时的长安是一个大都市。
“光杆街上此时热闹非常,有走绳、马伎、吞刀吐火、弄猢狲、扛鼎、相扑、傀儡戏、幻术等等,都围着许多人在看。
又有一个妇人,头顶立着一根五六丈的长竿,小心地保持着平衡,竿子上端有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在做着翻跟头等惊险动作,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围观的人都有不忍之色。这表演叫作“戴竿”。”
唐朝时期的中国为世界第一强国,疆域辽阔,实力强大,文化先进。在唐诗如此辉煌的时候,日本还没有文字,派人来中国把汉字学回去改造成日文。唐朝的强盛,从小说中关于昆仑奴的描写可见一斑。
“这个人皮肤漆黑,毛发卷曲,戴着耳环。窈娘乍一看,以为是遇到了鬼,尖叫一声转身想逃,却又忽然想起:大白天怎么会有鬼?这大概就是人们传说的昆仑奴吧。
“昆仑奴”的意思就是“黑色奴”, 也叫“鬼奴”或者“蕃奴”,是大唐人认为的“南蛮林邑之南,通号昆仑”诸国(约略指今南亚和非洲东岸)的土著人,被诱捕贩卖到此成了奴隶,大唐的很多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因他们一般都精通水性,很多海船喜欢用他们做水手。”
因为大唐经济繁荣,生活富裕,才有这些昆仑奴来此讨生活。这是大唐长安繁荣景象的一个真实写照。
二是生动再现大唐人们的生活场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第一次出场,作者即展开特写镜头一般的细致描写:
“这是一个十四岁左右的少女,身材修长秀挺,穿的竟然是男装,这风尚是由当今太平公主引领起来的:头上高高的黑纱幞头有点儿向前倾,这种样式叫“魏王踣”——当年太宗皇帝赐给儿子魏王李泰的样式,后来风行长安;身上穿了件青色杂绫直裾——圆领窄袖缺胯(两边开叉)长袍;脚穿长靿靴;腰里系了一根黑色皮带,丁零当啷挂着火镰、火石和小刀、玉佩等东西,腰肢婀娜而又不失英挺。”
这发式和服饰的描写,也不是凭空想象,而是作者在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字和图画后,准确塑造的唐朝美少女的艺术形象。在这样的阅读中,读者会感受到盛唐时期浓浓的生活气息。
在叙述故事时,作者常用画面感其强描写,把读者带入唐朝时期的生活场景。女主人公一行回到家中,不是随便回到一座抽象的屋里,而是像电视画面一般向读者展示唐代的住宅布局。这些描写,与现代出土的一些唐代建筑模型和画作都是吻合的。
“整个宅子分为主偏两院,偏门进去是偏院,里面有磨房、草房、马坊和奴仆们的住房。主院的门是乌头大门,进来是前院,有曲廊,有厢房。厅堂五间,隔开了前院和后院。后院是个花园,周围十几间房屋,主人们住在最里面有宽阔庑廊的、叫作“正寝”的大房子里,婢女们分别住在几间小厢房子里,花园中间有个亭子。”
在第二章,作者对唐朝高级官员的住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些描写,就是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行家看来,也是非常准确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在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积累和学养是非常丰厚的。
三是努力营造盛唐时期的文化氛围。
在小说中,作者对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生活细节,都进行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如在官宴描写中,就大量运用大唐饮食文化的素材,非常细致地再现了唐朝时期最经典的餐饮文化。细到食客如何安排坐次、吃的几道什么菜。如喝的虾蟆陵酒,做的过厅羊,让读者仿佛身临宴会现场一样。
连女主人公回到家中洗发、更衣、化妆,作者都有一大段非常细腻的描写。
“下午的阳光倒还温暖,婢女们搬来一个宽木凳,上面放置了一个木盆,几个人轮流从厨下提来热水倒进去。青宁帮着窈娘解下幞头,脱下长袍,只剩下内里单衣,又脱下靴子,换上柔软的线鞋。再把发髻解散,窈娘躬身在盆前,把长发垂在水中。青宁用一只水瓢舀水浇透,先用淘米水洗一遍,用篦子梳通,再用一种里面加了香料的洗头汤洗一遍,最后用清水冲净,拧干,松松地扎在身后,洗发算是完成了。这过程中窈娘与青宁不断嘻嘻哈哈地玩闹,把青宁的衣服也弄湿了。
再用澡豆洗脸,这种澡豆用丁香、沉香、青木香、桃花、钟乳粉、珍珠、玉屑、红莲花、樱桃花等合制而成,据说使用了后肌肤如玉,光润净泽。
再敷面膏,这种面膏包含杜衡、牡蛎、防风、白附子、白芷、甘松香、木香、藿香、零陵香、丁香、麝香、白鹅脂、牛髓、猪胰等三十二种成分,经过水浸、煎煮等多道工序,用棉布绞去渣,研磨千遍,凝固以后,色白如雪,敷之则面如桃花。”
这些场景和生活用品完全靠作者凭空想象是写不出来的,可见作者在收集大唐文化史料上花的工夫有多大。
小说中还记叙了主管治安的金吾卫士面对嫌疑人时的“三射”规定,犹如我们今天的“鸣枪警告”,读来颇有趣味。
“张虔勖彻底被激怒了,回头对金吾卫士们发出了一道短促而有力的命令:“拉弓!”
金吾卫士们训练有素,都知道规矩,齐刷刷从弓囊中拿出弯弓,先不搭箭,将空弓拉开。
张虔勖命:“弹。”
金吾卫士们松开手指,弓弦弹回,发出一片“啪啪”“嗡嗡”声,这是第一次警告,叫作“弹弓”。
张虔勖命:“搭箭。”
金吾卫士们从叫作“胡禄”的箭匣中抽出箭矢,搭一支在弦上,拉开。
张虔勖看来俊臣依然在催促他的士兵们,而士兵们在犹豫,于是命令:“射脚前。”
一片弓弦响后,来俊臣和他的士兵们面前的地上扎了一片竹箭林,这是第二次警告,叫作“旁射”。
空气陡然紧张起来,人们都知道,如果再没反应,接下来就要真射了。”
作者在小说中借碧玉的婚嫁,把唐代的婚庆文化进行了生动展示。
“此时人婚娶,第一道程序是卜筮,就是用龟甲和蓍草来预测吉凶的一种算命方式,但知之与碧玉已经定了誓言,荣华与共,祸难同当,所以就把预测吉凶这道程序省略了,只是卜算了一下成婚的吉日与时辰。
第二道程序是下函,双方父母或长辈互相通婚书,由媒人从中传递。
女方家一般都要隆重接待“函使”,接受聘礼后,由女方家长或长辈写一封问候的回信,也另附“别纸”,答应男方的请求,这称作“答婚书”。通婚书和答婚书都具有法律效用。到此,双方的婚姻就算是定下来了。”
在众多历史类叙事文学作品中,有的作品是以传奇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以至于读者对作品中的人和事是否真实并不关心。而有的作品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是对作品中涉及的各种事物的描写务求志书般的准确和细致,让读者在阅读时获得一种跨时空文化审美带来的愉悦。在我看来,《丽客行》正是后一种类型的作品。
董应点不是专业作家,但是,作为一个在西安生活了几十年的人,以丰厚的真实史料为依托,以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为背景创作这样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其文化价值会随着小说的传播日益突显出来。有了这样一个起点之后,我相信董应点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上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戴奇林,著名诗人,曾在《诗刊》《人民日报》等发表诗歌三百余篇,诗集《想念家园》获丁玲文学奖。
编辑: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