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陕西追赶超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党的建设为保障,围绕提供优秀文化产品、优质旅游产品这一中心环节,扣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守住政治底线和安全底线,努力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大力繁荣艺术创作生产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加强现实题材创作。
积极参加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文艺精品。
办好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
做好2020(庚子)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再提升工作等活动。
资助我省优秀文艺作品在国内外进行交流演出。
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演出力度。
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等各类文艺演出。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抓好《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贯彻实施。
推进《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条例(草案)》等公共文化服务立法进程。
加快建设省图书馆新馆、省文化馆新馆。
2020年计划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544座;完成2015-2018年已完工厕所的地图标注和国家旅游厕所管理系统的同步;完成2015-2019年4000余座已完工旅游厕所的等级评定工作。
做好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验收工作,开展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
办好第八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2020陕西省群众文化节等品牌文化活动。
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
高质量编制《陕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
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与传统工艺振兴、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
举办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推进非遗项目进景区,促进“非遗”与旅游等的互联互动和共同发展。
加快推动陕北、羌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组织开展宣传展示与展演活动,全面体现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
促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落实国办发41号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出台我省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并跟踪抓好落实。
挖掘拓展城市夜间文化体验空间,推动夜间经济繁荣发展。
组织好第三届西安国际文化旅游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办好数字互动娱乐文化周等活动。
抓好《陕西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贯彻实施。
开展第二、第三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工作,加快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
积极对接中央层面,扎实推进我省境内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
科学开展A级旅游景区评定工作,创建一批高等级旅游景区。
以“1325”全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计划为指引,大力推进项目带动战略,计划全年建设重点旅游项目超过1300个,投资超过1600亿元。
组织参加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深圳文博会等重大文化旅游展会和项目推介会。
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监督管理
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指导地市组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完成市级“同城一支队伍”和县级“局队合一”改革。
继续开展“旅游包车安全整治行动”“高风险旅游项目安全规范行动”“景区流量控制治理行动”“出境游安全提升行动”四大专项行动。
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探索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开展“体检式”暗访评估工作,巩固和拓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专项整治成果。
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
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全力做好重点节点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工作。
提升对外交流合作水平
与此同时,要扎实做好各项基础保障工作。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持续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点人才项目,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提升财务保障水平,协调推进重大文化和旅游设施项目建设。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组织实施好重点研发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标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决策,精心设计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认真谋划“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发挥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优势,努力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上下功夫,推动文化和旅游扶贫取得新成效,助力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如期完成。
编辑:高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