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演出,半下午人就找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那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了。”这副场景是贾平凹小说《秦腔》里的描述。三秦大地上,这样的演出场面曾经司空见惯。而那些草根的秦腔班子,是最基层生活场景里的C位。
日前,西安工程大学,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草根的力量——陕西秦腔自乐班巡礼”项目青年摄影师刘彩霞摄影展,一幅幅照片将人们带到了一群草根秦腔班子面前。
14岁的田蕊歌,从小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刘彩霞把小姑娘的情况发到朋友圈,便有朋友表示想资助孩子上学,但是田蕊歌拒绝了,“她说我就想跟着我爷爷奶奶,我就想在这里待着。她对戏是爱在骨子里的,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她真的是喜欢。”看到她练功的时候被大点的孩子拿着棍子打,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刘彩霞真想过去帮她,但是又不能去干预人家。“想到自己的孩子也是这般大,心里总是特别心疼这个丫头。”刘彩霞送给田蕊歌一本小说《主角》。“我就想让她看一看,看完以后她可能内心会变得更强大一点。”
杨金荣57岁了,他的本职工作是一名乡村医生,就是因为喜欢戏曲,他的所有业余时间都在学习秦腔。刘彩霞问过每一个她关注的草根演员,从十几岁到花甲之年,得到的答案都是喜欢,戏曲已然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区别于陕南的自乐班,陕北的草根班更多是在“商演”,他们一年甚至演出五六百场,忙起来一天就是三场。车里、帐篷里甚至演出道具的箱子上,就是他们休息的地方,虽然条件艰苦,收入微薄,但他们没有放弃。正如陕北草根班的张成飞所言,自己一个人维持生活确实困难,将来或许会离开这个行当,但是只要能唱,还是希望传承下去。
历时两年,行程数千公里,跑遍陕南、陕北、关中,数万张照片记录着最草根的力量。刘彩霞说,秦腔如果没有这样一种草根的力量,没有人去保护的话,真的很多东西慢慢就消失了!
文化艺术报记者 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