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总结2019年财政工作的基础上,研究部署2020年财政工作。会议强调,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从“质”和“量”两方面发力。要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吸引高端人才、促进出口增长等,继续研究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坚决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要更加突出以收定支,通过节支改善财政收支平衡状况。
“大力提质增效”和“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是2020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词。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在会上对此进行了详解。
他指出,“提质增效”体现在,财政政策要进一步向内挖潜,不断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在当前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增大、加力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兼顾强化逆周期调节和财政收支平衡的要求,在保持财政政策取向不变、力度积极的同时,强调政策的“提质”要求和“增效”导向,从“质”和“量”两方面发力,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结构调整”体现在,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结构和方式,更加突出政策重点,把钱用在刀刃上。要强化逆周期调节,在扩大内需和供给升级的结合部发力,把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在即将过去的2019年,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成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头等大事。财政部先后出台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深化增值税改革、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一揽子”政策,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实施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相关政策。
“随着各项政策的推进实施,减税降费效应逐步显现。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超过原定的近2万亿元规模,受益最多的是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刘昆指出,在增值税减税规模中,制造业及其相关环节占比近70%。减税降费使数千万家企业和数亿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在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市场预期,促进企业加强研发、增加投资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稳定发展。
进入2020年,减税降费的成效还将巩固拓展,新的完善举措也将研究酝酿。
刘昆说:“我们的减税降费是制度性、持续性的,多年实施下来,叠加累积效应很大,企业减负会越来越明显。同时,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吸引高端人才、促进出口增长等,我们还将继续研究完善相关税收政策。”他强调,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减税降费信息共享,继续密切关注各行业税负变化,牢牢把握“三个确保”要求,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持续发挥减税降费政策效应。
“减税降费是积极财政政策最重要的体现,财政把更多资源让渡给市场主体,也是扩大支出的一种方式。坚决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刘昆强调。
2019年,我国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中央部门带头严格支出管理,除刚性和重点项目外,其他项目支出平均压减幅度达到10%。
地方也加大一般性支出压减力度,压减幅度基本都超过5%,不少地方达到10%以上。
2020年,在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的同时,会议强调,进一步明确财政支出优先方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一般性支出要大力压减,不必要的项目支出要坚决取消,新增项目支出要从严控制,原则上不开新的支出口子。要切实保障重点支出,确保一般性转移支付要明显高于中央本级支出增幅,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有较高增幅。
刘昆指出,要更加突出以收定支,通过节支改善财政收支平衡状况。地方财政一般性支出也要在今年已压减的基础上进一步压减,继续盘活各类存量资金和资产。预算执行中要按照能省则省的原则,把可不再安排的支出节省下来。
“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越是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越要分清轻重缓急,切实把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更大效益。”刘昆说。
他指出,要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工作,在分配民生类资金时,把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等基本民生支出放在优先保障的重要位置,围绕民生大事急事难事,精准发力,补上短板,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中央财政已安排的基本民生支出要抓紧到位。要以失业人员、城乡低保户、社会救助人群、受灾群众、特困人员以及优抚对象为重点,密切关注困难群众数量、困难面以及困难程度的变动,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兜住民生底线,做到应保尽保。此外,加大对地方特别是困难地区的财政保障力度。
回顾2019年,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适当提高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盘活用好存量资金资产,打出了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组合拳”。展望2020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这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做好财政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刘昆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认真贯彻“以收定支”原则,加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力度,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切实做到有保有压;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编辑: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