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熟悉贠恩凤银铃般的声音,收音机里“正月里来是新春……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那活泼欢快的声音,是童年生活中一种甜美的记忆。每次打开放在半圆形窗台上的收音机,那断断续续传来的遥远的声音,总是激荡着人的心绪,传递着人们对新时代的热情。今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新近出版的《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一书,仿佛又一次重温那甜美的记忆。作者用《山海经·南山经》中凤凰的五种像字纹为引,从凤首、凤体、凤翅和凤尾的意象分篇,全方位地给读者呈现了贠恩凤德艺双馨、信义仁德、朴素真诚等性格品质和生活实貌,比喻了她在人生和艺术的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
翻书的同时,搜来贠恩凤的歌细细地再听,她那银铃般的清脆节奏,杂糅着岁月的沉积,在心头搅拌着充满了甜蜜感觉的回忆。贠恩凤的歌声清快,嘹亮,细腻,甜脆,又不失厚重,是民族歌曲的典型代表。她的《绣金匾》《蓝花花》《南泥湾》《翻身道情》《三十里铺》《十唱共产党》《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拥军秧歌》等代表歌曲,人们耳熟能详,基本都能哼唱几句。
艺术来源于民间,也要服务于民间——《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一书围绕这个中心,叙述了贠恩凤歌唱的艺术生涯。贠恩凤从11岁被西北人民广播电台选中,成为一名广播演唱员开始,她的声音就通过电波飘向了大江南北。她受周恩来总理、习仲勋同志等的鼓励,坚持走民族声乐的道路,先后拜师郭兰英、王昆等著名艺术家。她广泛学习民间戏曲音乐,汲取眉户的活泼、俏皮、优美、轻快,碗碗腔的细腻、婉转、高亢、深沉,陕北民歌和陕北说书的热情奔放、苍凉忧郁,河南坠子的泼辣,北京单弦的韵味,苏州平弹的文雅,等等,并在表演中注重技艺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同时,她致力慈善事业,利用业余时间教工读学校学生唱歌,感化失足少年重新做人;为矿工、铁路工、解放军、医护人员、农民等基层人民演唱。“足迹遍及工厂矿山、乡村小镇、农村地头、部队军营、铁路隧道、煤矿井下、炼钢路旁、大专院校、医院病房……”真所谓是走到哪里唱到哪里。翻看着书中一张张凝聚着瞬间的照片,每一张都是贠恩凤在亲切地、精神饱满地歌唱。她说她愿意唱歌、喜欢唱歌,随时准备着给喜欢听她唱歌的人演唱。
贠恩凤和丈夫孙韶,伉俪情深,多年来一起演出。她唱歌,他伴奏;她台前,他幕后。孙韶为贠恩凤谱曲、写词,鼓励、欣赏、理解和陪伴,种种令人感动。如今,76岁的贠恩凤依然精神饱满,每日坚持学习工作,照顾长她8岁的丈夫的日常起居。走进他们的生活,你能感到他们身上典型的时代特点,对生活极尽简朴,对工作无限热情。贠恩凤说:“我在小学时就爱唱歌,11岁小学毕业进入广播文工团,唱的就是《东方红》《绣金匾》这些歌颂毛主席歌唱共产党的歌曲。人家都说我是毛主席那个时代培养的人。”贠恩凤先后4次见过周恩来总理,在回首60多年艺术生涯时,她感慨地说:“是周总理的教诲坚定了我一辈子为人民歌唱的信念,铸就了我艺术人生的轨迹”。
《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一书,无处不洋溢着贠恩凤因幸运而感恩的热情,因热情而淳朴的品质,因淳朴而奉献的一生。“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奖那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贠恩凤先后40多次在西安、上海、北京等地的独唱音乐会的成功举办,皆表明了她作为人民艺术家所受的认可和欢迎。贠恩凤用一生实践了艺术之路上不断追寻梦想的信念和执着精神,76岁时被评为时代的楷模,她在一身红衣走过的艺术舞台上永不疲倦地歌唱着、传递着时代和生命的颂歌。愿真正的艺术长存,真情在永远的歌声中流淌、传递。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编辑 张旭升
2016/12/22
编辑: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