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亚萍散文集《缝补生命》出版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报讯 近日,资深媒体人侯亚萍散文集《缝补生命》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缝补生命》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各类美文共计101篇,分为“回望故土”、“老屋炊烟”、“荞麦熟了”、“缝补生命”、“逆旅行人”、“红尘陌上”六个部分,约33万字。

这是一本风里也能看雨里也能看的书,一本关于爱与不爱的书,一本关于时令乃至沧桑的书,一本关于过往及当下的书,一本心中有感说不得踏雪寻梅怅然若失的书,一本挥之不去故乡泥土味的书,一本有关思考、呐喊、挣扎、孤独及美丽的书。

“不管表面上怎样的光鲜或邋遢,看似怎样的春风得意或事事不顺,夜深人静,摸摸心口,哪一个不是针扎般疼痛?哪一个不曾是千疮百孔?……光阴本是无数根针线,教你一针一针把所有的不堪和痛苦缝在了一起。这个时候,看着那些重新缝在一起的伤口,皱巴巴的,很是丑陋。但你总算敢于直面这样的丑陋,直面自己丑陋的人生。”

这是书中《余下的生命只是一个缝补的过程》一文中的一段话。于是,挑挑拣拣,最终还是选定了《缝补生命》这个书名。

一个行走在红尘之中的女子,背负着生命之重的灵魂在不断扣问生命的意义和快乐的根源所在;一个当年逃离了故土如今却又念念不忘故土的女子与故乡的山水、草木的呢喃细语。正如作家白描给《缝补生命》的推荐语中所写:“这是关于大地的诗篇,是逃离与回归,是体悟。作者用饱蘸感情浆液的文字,与其说是缝补生命的裂隙,不如说是编织生命的锦彩。”

如果说生命的漂泊本身就是一本散文集,那么静等花开和缝补支离破碎的生命的过程,便成了作者的自我救赎,文学便成了作者和这个世界对话的唯一工具。

名家推荐——

一个在传媒界干得风生水起的文化人,却心心念念祖辈曾经耕作的土地,情丝千回百绕地绾结在故乡的窑洞、麦田、树木、土地以及四季的风里。翻滚的麦浪,暮归的羊群,耕牛脊背上的汗珠,犁铧翻出的那条扭动着的蚯蚓,一一呈现在作者笔下,并向我们扑面而来。这是关于大地的诗篇,是逃离与回归,是体悟,有苦涩,有甜蜜,有创痛,有寄托。在作者深情的吟唱里,过往和未来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联想。作者用饱蘸感情浆液的文字,与其说是缝补生命的裂隙,不如说是编织生命的锦彩。

——作家、文学评论家白描

《缝补生命》的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打捞出一个个滚烫或冰凉的日子,用细密机巧的针脚缝补进艰辛的生命与历史的皱褶之中,这既是一种内心的悲悯乡愁,更是一种民间的共同记忆,给人温暖,令人深思。

——著名军旅作家党益民

独特的经历,缜密的思绪,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构成了深秋里的一片五色山水,呈现在作者的散文集《缝补生命》里,绚烂,却又静谧。想要读懂一个留了三十年齐腰长发的女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读她的文字。

——实力派作家、《百年炉火》的作者雒忱

人生故难如意。吃穿浑全了,灵魂便出现漏洞。所以我们始终处在缝缝补补的状态。透过亚萍《缝补生命》的针脚,可以窥视她的家族秘史,也看到前辈的补丁,和我们的补丁。

——史志编辑、策划出版人张杰

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文风却常常有着男人的气势。干净,不拖泥带水,是我读亚萍的文字时最大的感受。

——散文家、《西安日报》副总编辑尤凌波

当传统的乡村快速消解,其文化基因愈来愈迷离飘逝时,《缝补生命》以其精致的文字,细腻的情感,逼真的细节描述,搜寻与捡拾我们遗落在大地上情感与文化的碎片,用心缝制起来,形成充满诗意的篇章。女性独特的视觉,得体而绵长表达,娟秀的文字,反复咏叹,安妥了我们这些远离土地游荡在城市的灵魂。

——诗人、文学评论家西地

耀州有一种面,叫剺面。亚萍是耀州人,于是她的散文集《缝补生命》中便有了一种剺面的味道。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延续是强大而固执的。

——实力派作家、《浚稽山》的作者杭盖

作者简介

侯亚萍,笔名杜宇,陕西耀州人,祖籍陕西澄城县。当过老师,做过记者,先后任华商报社记者部主任、采访中心主任、专刊新闻主编、地市新闻主编,华商传媒集团旗下的北京《钱经》杂志主编等职。混迹于城市20多年,但骨子里依然觉得自己就是个农夫,喜欢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看着地里的庄稼,对着它们喃喃自语。2016年起,创办自己的纯文学公众号“兰花花”。


编辑:张瑞琪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