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央行发布《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修订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办法首次提出,禁止在祭祀用品、生活易耗品、票券等物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
“禁止在祭祀用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央行拟出台的这一规定,无疑具有非常明显的现实针对性。因为,近年来,在祭祀用品市场上,高仿人民币冥币的流行,已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这种高仿人民币冥币,不止是一般简单意义上对人民币图样的模仿,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已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据媒体报道:高仿人民币的冥币,除了上边写的是“中国冥都银行”或“中国天堂银行”外,其他图样与第五套人民币几乎一模一样。
高仿人民币冥币的大量流行泛滥的危害性、违法性,当然显而易见,不言而喻。不仅涉嫌违法使用人民币图样,而且事实上也对人民币图样所代表寓意的国家形象构成了一种严重的玷污、亵渎。这正像市民指出的,“把国家领袖的头像印到冥币上,太不严肃了”。另外,从殡葬管理角度,大肆制造贩卖像高仿人民币冥币这样的祭祀用品,实际上同样并不可取,不仅不合乎应有的祭祀文明,也可能涉嫌违法。
即使不考虑此次新修订的《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修订稿)》,对于这种高仿人民币冥币的祭祀用品,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也并不缺乏明确禁令。如《人民银行法》规定:“禁止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人民币管理条例》规定:“禁止下列损害人民币的行为……(二)制作、仿制、买卖人民币图样;(三)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
尽管危害性十分明显,也并不缺乏相关法律禁令,但在现实中,对这种高仿人民币冥币违法行为的查处,事实上却并不到位,甚至处于某种“没人管”状态。如据此前《法制日报》报道,面对高仿人民币冥币交易,许多商家均表示:“我们不懂法,也没人来查,大家都在卖。”而有的地方工商部门更是直言:“没有针对高仿人民币进行过专门的查处”,“高仿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来认定的,工商部门没有认定的权力,只是配合”。同时,相关地方人民银行工作人员也表示,“需要靠人民银行和工商部门联合执法,因为人民银行没有执法权,而工商部门在打击处理时又需要人民银行明理释法的配合”。而按照《人民币管理条例》,对于“仿制、买卖人民币图样”和“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实际上分别应由“工商部门”和“人民银行”查处,这其中的执法边界、责任,事实上并不十分清晰,仍存在不少模糊空间。
这种背景下,要想有效治理像高仿人民币冥币这种在祭祀用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违法行为,关键或许不在于仅仅明确其违法性,而更在于如何确保相关法律禁令能得到不折不扣地充分落实,真正实现违法必究。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源头上进一步完善针对高仿人民币冥币的相关执法体制机制,明确相关监管执法主体以及相应的责任,以便有效改变因多头执法导致的主体不明、责任不清,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推诿扯皮问题。
编辑:慕瑜